第六六 四章 兵源问题(2 / 2)
香他们的难逃之路就遇到了保甲的封锁,因此她带着人再次向海边跑去。
上次护卫海军从大沽口撤退之后,并没有放弃沿海的1些岛屿。
登州府外,渤海湾的出入口处有几座大岛,那里还有护卫军的海军驻扎。
这支海上守备队是为了封锁满清的海疆,防止满清与洋人勾结。含香准备去寻求他们的帮助。
他们到莱州之后就跟当地的暗部在他们的帮助下回到了船上。
而含香也通过这些人将最新的情报传递了出去。
暗部在北方的势力不强,很多地方的暗网都是刚刚铺开。
复兴会也在很多地方发展会员。但是北方的士绅显然没有南方的开明。
普通百姓更加迷信,复兴会那1套还不如白莲教之类的邪教手段好用。
但是清军这次深入基层的搜刮,倒是帮了华族的大忙。
因为咸丰亲手将自己的人心推到华族这边了。
……
咸丰的大军还没有出发,清军的先头马队就变成了征粮队散落到北方各府。
其中以山东和山西受到的搜刮最为严重。
在山东,那些山东大汉可不买这些马队的账。
许多县乡都出现了起义,这时候,满清各地的起义早就司空见惯。
百姓们反抗习惯了就不再害怕官府的镇压。
含香与登莱的暗部负责人碰面,大家觉得应该将北边这种如同火药桶1般的情况告诉总部。
相信元首1定会对这个消息感兴趣。
而含香已经在心中闪出1个念头,她为什么不在山东干1件大事儿呢?
……
在湘西,单耀东的湘西纵队已经整编完成,开始进行训练。
3个支队,1共1万两千人,最后应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单耀东打报告给董良希望能够给湘西纵队增加1定的员额。
他跟董良描述了自己手下的这些湘西汉子。
报告中写道:这些人能够光着脚1天走几十里的山路。这几十里相当于平地上的上百里,甚至还多。有1些猎人,只要带着猎枪远行便可以外面赶上许多天的山路,而不用携带1点干粮。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隐蔽的山路。那些隐藏在树梢上的松鼠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在这里,只要给1个家庭1担米,他们就愿意将家中的青壮送到军中来,这些人除了身体瘦弱1点,其他更方面都非常适合担任1名战士。
那时候董良刚到福州,正在跟总司令部的人商量扩军的事情。
众人的意见还是尽量从各地的守备队中抽调。然后再从民兵中抽人填充进守备队。
这种层级式的选拔,最能够保证华族正规军的质量,保证野战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董良却认为军队也要讲究地域性。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如果纯粹这样选拔的话,那么明年攻下北方之后,华族的军队将主要都是南方人。
那个时候,华族的军队甚至要去漠北、去新疆驻守,到时候这些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真的适应那里的气候吗?
即使他们能够适应,军队中这种不均衡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健康的。
因此董良最后拍板给单耀东纵队增加1个支队的编制。
他的湘西山地纵队1共有4个支队将近两万人的编制。
同时授予他们“山地纵队”的称号。
不过董良跟单耀东说了,你牛皮吹得那么大,到时候,仗必须要打得漂亮才行。
这不,沅陵城,湘西纵队的大本营,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
士兵们练习队列的号子声到处都是。
本来只有1两万人的小城,现在1下子多出来两万大军。
让这里看起来就像是1座兵城。
“司令,这些人还是要打散了编制,要是按照寨子分,不同中队之间的协同性就要出问题。我觉得先将他们打散在1起,1开始的时候士兵们之间可能出现摩擦,但是时间长了,他们肯定能够磨合好。但是按照寨子分的话,他们以后很难形成信仰,每个中队都可能形成山头,咱们安排下去的中队长、训导员可能都要被架空。这非常危险。”
说话的是湘西纵队训导主任王烨,他管理战士的思想。
此时单耀东正带着冉仲珪、王烨等纵队领导班子商讨新兵下连队之后的编制问题。
领导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1部分像王烨1般主张打乱编制。
另1部分人则觉得将1个寨子的人编在1起,战士们之间的感情深,在战场上相互扶持,配合也更加的默契。
最后单耀东道:“同志们,我们护卫军是1支专业的队5,我们的信仰应该是推动复兴华族,保卫华族百姓。这样1支军队还需要兄弟乡情来维系吗?那样的话我们与1支私军有什么分别。元首早就说过,我们护卫军中没有某家军,所有护卫军的将士都是1样的,同样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最后的结果还是打散建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