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章 如获重生(1 / 1)

加入书签

他的话语如同明灯,照亮了一些官兵的内心。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渐渐明白了真相。贺朝阳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相信,只要坚持正义,就一定能够拯救这座城池和其中的百姓。

贺朝阳站在城楼下,身旁是一位身材魁梧、嗓门高的大汉。他目光坚定,准备向城头山的官兵发起一场攻心战。

大汉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他那洪亮的嗓音对着城头山的官兵喊道:“城上的兄弟们,你们听好了!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打开城门,就可以平安无事地过来!”他的声音在山间回荡,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个官兵的耳中。

城头山上的官兵们听到这呼喊,一阵骚动。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透露出犹豫和困惑。一些人开始交头接耳,商量着是否应该听从这个提议。

大汉继续喊道:“你们不必再为无谓的战斗付出牺牲!放下武器,打开城门,选择和平,选择生路!”他的话语中带着真诚和善意,试图打破官兵们心中的防线。

官兵们的内心开始动摇,他们思考着自己的命运和选择。一些人渐渐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互相看着,似乎在寻找勇气和支持。

喊声在山间持续回响,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大汉的攻心战逐渐产生效果,一些官兵开始向城门靠近,准备打开城门,放下武器。

孙金身披一袭明黄色龙袍,威风凛凛地站在城头上。他刚刚一声令下,试图喝止那些守城官兵,但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就算打开城门也只是死路一条。与其这样,还不如跟随孙金一起,或许能保住这座城池。孙金承诺道:“只要你们守住城池,我便将你们统统册封为将军!”

然而,当官兵们放眼望向城墙下时,只见黑压压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再看看自己这边,城头上只有区区数千人而已。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他们深知放下武器投降才可能会有一线生机。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人愿意听从孙金刚的命令了。

于是,几位为首的官兵暗中商议起来,最后决定干脆把孙金刚献给城外的敌人。他们相互使了个眼色,然后一同向前走去,迅速将孙金刚控制住,并用绳索紧紧地捆缚起来。

孙金刚见此情景,气得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吃里扒外的杂种!”然而,他的反抗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个当头的走上前来,狠狠地扇了他几个耳光,怒喝道:“都是因为你这个蠢货,才害得我们落到如此地步!追杀皇后娘娘可是死罪一条,你触犯了律法,却要我们跟你一起陪葬!”

孙金刚的嘴角被抽出了鲜血,他吓得不敢再说话。这时,有人举起白旗表示投降。很快,城门缓缓打开,众人押着孙金刚走了出来,来到贺朝阳面前跪倒在地。

贺朝阳冷漠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目光落在孙金刚身上,只见他穿着一身不合身的龙袍,模样狼狈不堪,宛如一个可笑的小丑。

有人粗暴地扯去他身上华丽的龙袍,孙金刚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身体蜷缩成一团。

贺朝阳率先抵达城中,尽力安抚受惊的百姓。不久后,街道上的门市店铺陆续重新开业,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与繁忙。随后,贺朝阳押解着孙金刚赶往常州知府。

刘治进入府衙后,只是草草地看了孙金刚几眼,并简单询问了几句话,然后手起刀落,毫不犹豫地砍下了他的头颅。至此,这场风波终于平息。

紧接着,朝廷寻得了一位今年科举考试中的新科状元来担任涿州知府一职。此外,还隆重地安葬了马家的全部老小,并追封他们为忠义侯。刘治亲自题写碑文,以此慰藉逝去的英灵。

云熙的伤势逐渐好转,但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赶回皇宫。毕竟,宫中的两个孩子一定正急切地盼望着她归来。

刘治无奈之下,只得精心准备了一辆舒适柔软的马车,并亲自照料云熙,一路缓缓驶向京城。

刘治经过此次事件后,深刻地认识到朝廷并不像他表面所见那样平静安宁。每个官员似乎都怀揣着不可告人的心思,这让他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来整顿朝堂风气了。

与此同时,周士海听闻好友孙金刚已被处决,心知自己同样罪责难逃。在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下,他选择在寝室悬梁自尽。

此事一出,朝中众人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特别是那些平日里与周士海关系密切之人更是坐立难安、心神不宁,深怕自己会因此受到牵连。

刘治下定决心要大力整顿朝政,特别是那些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之人。这些人平日里与周士海一伙勾结,吓得他们一个个称病不上朝,即使有些人及时赶到朝堂,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刘治眼看着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无奈之下只好暂时放下此事。因为君臣之间离心离德乃是大忌,他下令明日早朝时文武百官必须全部到齐。

这个命令一经下达,犹如晴天霹雳,那些人被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纷纷开始安排后事。有的人甚至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将家眷送出城外,以防不测之祸降临到自己头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