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章 空印案前奏(1 / 2)

加入书签

卧槽!

这特么不就是空印案么?

顾晨原本还是悠闲地盘腿而坐,这会儿直接猛然站了起来,他嘴角不停地抽搐了好些时候。

才哆哆嗦嗦地道:“郑大人,这又不干你的事啊。”

“你是御史台的人,又不是户部里的人。”

“应该由知县他自己,安派官员入京和户部的人核对才对啊?”

空印案。

什么是空印案?

空印,就是在空白的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就可以了。

朝廷规定,各布政司、府、县每年都需要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

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

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

如果但凡有一项有不符合的,那就要打回去重新对账,然后再摁上新印,那才算完。

明朝的首都又在南京,各地官员都要到南京来报送账册,运输粮食的路上难免有些损耗。

而且交通也不方便,皇帝又是个工作狂。

如果耽误了太多时间,又要问罪官员们不上心。

所以啊,官员们便想出了这个法子。

而且早在元朝的时候,那些官员们也是这么干的,从来也没人说过、明令禁止过不能这么干。

可老朱却对这种做法却是深恶痛绝,并开始大力打击。

被牵连连坐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历史上的郑士元,就是因空印案被牵连下狱的。

那次是老朱,第一次对官员们举起特大屠刀。

知道死了多少人吗?

虽然没有确切的一个数据,可根据吴晗的《朱元璋传》、《国史概要》和《明史·刑法志》等记载估算。

空印案获罪被杀,和被株连者至少达到了三、四万人。

“顾大人,你这是做什么?”郑士元见他反应那么大,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就是帮帮忙罢了。”

“大家都是同僚,只要不是贪污,帮点小忙怎么了?”

大惊小怪!

其余几人虽然没说话,却也莫名其妙的看着顾晨。

顾晨坐了下来,看着几位同僚,忽然问道:“你们说,咱们陛下,最讨厌的是什么官?”

三人面面相觑,然后是思考,最后便是异口同声。

“当然是贪官。”

朱皇帝对贪官的贪污,那是恨不得喝其血吃其肉啊。

“对啊。”顾晨拍了拍自己大腿,然后继续问道:“那么再问几位大人,空印的弊端是什么?”

弊端自然大大的,就相当于你开了个公司要给人签合同,结果内容都没见到,便先盖了公章。

再比如你要跟你媳妇签离婚协议,内容都还没写呢,你就先摁了手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那人家到时候往上填,要求你每个月给一百万抚养费。

你给的起么?

这不是闹么?

弊端?

几人思索了一会儿,胡子花白的高以然才道。

“如此这般,那陛下看到的,也就是户部交上去数目,而原产地到底有多少,又有多少损耗,陛下并不清楚。”

打个比方,陛下救援温州府,给了一万石粮,去的路上腐烂一百石,到了温州府清点只有九千九百石。

这就导致到地方后的实际数量,往往与提前确定好的数据不一致,审核那一关肯定过不去。

而拿着空印去和户部核对,核对好了以后直接递交。

皇帝也只能看到送粮一万石,并不知损耗多少。

换而言之,这中间如果有张三李四在里头动了手脚。

用什么阴雨绵绵等各种借口,说路上损耗粮食一千石?

可实际上,这粮是他贪了呢?

你尚未查实,就给了空印文书,那人家还不想怎么填,就怎么填,既能欺民,又能欺君了吗?

在座的都是考中进士,又都是了解朱皇帝脾气的。

几乎是一瞬间,都明白了顾晨的意思。

郑士元看着手中的空白文书,忽然就觉得烫手了起来。

“顾大人,那这……怎么办?”

万一陛下真要追究的话,也不知会不会牵连到自己身上来。

“我想着,陛下也不是那无理之人,我不过帮忙带个文书,应当不会怪罪于我身上吧?”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郑士元显然没什么底气。

“找个靠谱的人,给知县送回去。”顾晨走到郑士元身边,压低了声音:“别忘记朱桓的事。”

虽然这罪过不大,但是他知道老朱会借机报复。

那个既护短,又小心眼的男人,你逼死了他的亲人,又给他抓到小辫子,他不收拾你才怪。

“各位老爷。”一直乖乖坐在一旁,烤火的小珍珠,这时轻声道:“让我三辉叔叔送吧。”

“他是我母亲的表哥,这会儿也在船上护送大家回京,等靠岸了之后,他还会回平阳的。”

李三辉是县衙的官兵,吃公家饭,倒也是靠得住。

郑士元看了看小姑娘,又接着看了看手中的空印文书,最后想起杀朱桓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