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4章 碎嘴子顾晨(1 / 2)

加入书签

不过短短三个月而已,就有三万五千六百人进了待斩名单,被连累的江南官吏也达到八千多人。

总共四万多人即将命赴黄泉,就这还是老朱免了不少罪的结果,此案取名为“苏友文案”。

因为明朝的大案,大多是由主案犯的名字而命名。

比如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等等……

而被抄没的田地族产更是丰富,听说老朱的私库都快塞满了,他分了三分之一的东西给底下抄家的人,以示嘉奖他们抄家的辛苦。

加上这些人明里暗里藏的,估计底下人很是肥了一把,至于怎么肥来的,老朱肯定是不管的。

只是这让许多,号称是君子的读书人有些不高兴,在茶舍里大谈特谈,表达自己的不满。

“听说那些个小吏,还从那自尽的妇人身上搜刮,身上绣着金线的衣裳都给扒了拿去卖,你们说说这像什么话?”

“死者为大,怎么也该给人家留点儿体面吧?”

“女子为内宅之人,对男人在外做了什么那是一无所知,都自尽了,还要这般对待人家。”

“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对此,锦衣卫的人表示,他们不这么干丢到乱葬岗去,别人也会这么干的,有钱不赚王八蛋嘛。

“再说苏公这谋害太子之罪,这理由也太牵强了些。”

“太子爷身边都是些什么人?”

“那都是些大内高手!!!”

“苏先生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罢了,顶多略微有些小钱的财主,怎么可能不知天高地厚刺杀太子呢?”

说话的男子口音是吴语,听着应该是江浙人士。

可能是那些士绅的门生,不然也不会这么激动。

“吃,吃啊。”老朱抓了把葡萄干,乐滋滋听这些人说话,还不忘招呼顾晨还有詹徽一块儿吃:“多吃点儿,别客气。”

他觉得在宫里无聊便想出来逛逛,连太子也没带在身边,就只带了詹徽顾晨还有赵勉三个亲近些的臣子。

顾晨咬着甜滋滋的葡萄干,喝着略带苦涩的茶道。

“我说什么来着,这些士绅的门生到处都是,不管干下多混账的事也终究有人洗白他。”

唐朝那些门阀世家都是自己当官儿,到了明朝他们都不自己出来了,而是推自己的学生出去,让学生办他们想办的事。

若是出了什么事死的也是学生,一般情况下不牵扯他们。

“是啊。”喜欢同顾晨唱反调的詹徽这次倒是难得赞成,感慨道:“就拿宋翊来说吧,本身是个好官,要学问也有要能力也有。”

“可是因为这些提携过他的士绅,屡次做出些有违良心的判决,最终抄没家产流放辽东。”

“可悲!可叹呐!”

通过这些事儿便能看出,士绅的强大对朝廷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他看最好来来回回多杀几遍。

赵勉也跟着点头:“两位说得有理,好在如今通过郭桓案、摊丁入亩、再加上这个苏友文案,江南士绅已经不成什么气候了。”

这三件大事办完以后,江南地区有权有势的死了七八万人,光收回国库的田地就有五成。

这时又听另一位读书人高声道:“你们是都没看清这里头的门道,这么说吧,朝廷这边想迁都,还要打草原打高丽,西南地区还时常有叛乱。”

“这些可都要花钱,那朝廷能不想法子凑银子?”

“江南的老爷们兜里富裕,乃天下皆知的事情,这不就撞到朝廷的刀口上去了吗?”

这些读书人看起来很年轻,可他们谈论朝廷的话可不年轻,仿佛世上就没有他们不懂的事儿。

“这些个读书人。”詹徽无奈地摇头,忍不住批评道:“陛下早说过,不许生员议政。”

“他们居然全忘了,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卖弄自己那点儿见识。”

这要是被学正那边的人给捉住,全家供他们辛苦考上的功名可没有咯,不过现在给陛下遇到了,也不知道陛下肯不肯当没有听到。

“听听,你们听听。”闻言,老朱忍不住失笑道:“不过杀几个想造反的士绅,可到了这些读书人便成皇帝贪财,这皇帝可真是不好当。”

“只要有一点儿不如他们的意,他们什么话都能编出来。”

他的笑声里表现的,是对这些人的蔑视和嘲讽,在他看来这些读书人只是一群黄口小儿。

仗着比旁人多读了那么几本书,便自认为有多了不起,天下事便就都知道了,便随意评论了。

“不懂事的孩子罢了。”顾晨端起一杯茶呷了一口,轻笑道:“回头给学正说那么一声,让他们禁考个八年十年,他们也就晓得厉害了。”

跟几个愤青计较什么?

要真把他们的话听进心里去,这辈子只怕也气不完。

詹徽最见不得顾晨这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他忍不住刺道。

“都说顾大人生得一张潘安貌,腹中都满是佛祖般的心肠。”

“谁不说顾大人怜悯弱小?谁不说我们顾大人爱护同僚?谁不说顾大人和蔼可亲呐?”

“可如今一张嘴,就是毁人十年八年科举路,看来顾大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