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章:十八种料(1 / 2)

加入书签

看到有本地人出来发声证明,直播间里的观众都懵了。

卖了这么多年的津门大麻花,居然不是津门生产的?

那到底什么才是津门麻花?

姜聪拿出了一个面盆,将准备好的料都放在了一旁:“其实大部分人都没见过真正的津门麻花,津门麻花是津门三绝之一,和狗不理包子地位一样,另外一个是耳朵眼炸糕。

就像很多人都只在电视上听说过狗不理包子一样,其实根本没真正吃过。”

赵家祥闻言,笑着点头开口:“这是我们的失职啊!没能把狗不理包子开到全国。”

这时,一旁一个戴着宽边眼镜,眉梢下垂,笑起来慈眉善目的老师傅笑着开口:“宁缺毋滥,津门人都会吃,能守住津门大本营就很不容易了。”

他是点心组比赛的主评委张旭文,做了一辈子的面点和点心教学工作,也有市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式面点专业高级考评员的身份。

赵家祥呵呵笑了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指着姜聪准备的食材,冲他问:“张师傅,你来看看小姜的手艺,点评一下。”

看着姜聪准备的食材,张旭文笑眯眯的点头:“料都是对的,手上功夫还得等会儿再看。”

“要说手上功夫,还得看点心师傅。”

赵家祥很捧场。

但张旭文却很谦虚:“您夸我了,我这点手艺在您面前,那真是班门弄斧了。”

赵家祥作为狗不理包子改制前的董事长兼总厨,面点的造诣绝对不比他弱。

“诶!会得多不如会得精,你是专门的点心师傅呀!”

赵家祥倒不是在谦虚,他也会面点是不假,但他主要是以热菜见长。

【群龙会燕】、【软熘鱼扇】、【津门三味虾】、【扒通天鱼翅】这些大菜,他绝对有自信。

但面点他就只会那简单的十几样了,绝对不如张旭文这种钻研了几十年手艺的老点心师傅精深。

要知道,点心组的比赛是包含了主食和点心的,白案领域的品种和花样,绝对不比各式热菜少,甚至单论数量还更多。

就像晋省,或许正式的炒菜拿不出多少样来,但要是聊面食,手指缝松松都能弄出上百个花样来,吃一年都不带重样的。

说话间,姜聪已经开始拌馅料了。

他先打开了一袋糖桂花,倒进了盆中。

幽幽的桂花香飘散,很快就吸引了毛晓桐的注意。

“这是花吗?好香呀!”

她好奇的来到近前,打量着盆中的桂花。

张旭文也被她的赞叹声吸引了过来。

看了眼盆中的桂花,张旭文咦了声,低头招手嗅了嗅,冲姜聪问:“你用的不是小叶银桂吧?”

“不是。”

姜聪随口解释:“银桂的香气不够,这是金桂。”

“哎呦!”

张旭文吃了一惊:“你是真舍得用料,金桂比银桂可贵多了,你这是什么品种的金桂?”

“这是杭州的金球桂。”

姜聪抓起了一把,让花瓣从指缝间落下:“普通的金桂,香精含量最高也就16%,这种金球桂的香精含量是在18%以上的。”

“怪不得。”

张旭文恍然大悟:“一般炸麻花用的银桂,香精含量在10%以上就已经不得了了,这个有18%,怪不得这么香。”

“他只用最好的料。”

白庆桦在一旁指了指姜聪身后的调料箱:“就连酱油,他用的都比别人的好一大截。”

“好料才能出好味,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张旭文背着手,饶有兴致的看着姜聪的操作:“我看看你是怎么配料的,真正的十八街麻花,那得有十多种配料的。”

“我的料不多不少,刚好十八种。”

姜聪拿出了一袋碾碎的核桃仁,倒进了盆中。

“十八种?”

张旭文暗自算了下,有些怀疑:“十八街麻花也就十一二种料,你的麻花怎么就有十八种呢?”

毛晓桐在一旁开口附和:“我吃过十八街麻花,料确实很足,看上去也花花绿绿的,特别好看。”

“十八街麻花的料是津门麻花里最丰富的,但我不太喜欢。”

张旭文摇了摇头,解释:“那种麻花炸得太大了,而且很多料是撒上去的,没炸进去,一口吃不到全味儿,不如小麻花好吃。”

郭麒麟闻言,点头开口:“我是不喜欢上面的大块冰糖,麻花本身还可以,但好像也没有十几种料那么多吧?”

“有的。”

张旭文解释:“十八街麻花的料一半在外面,一半在馅儿里,它是用面丝把馅裹在里面,一起下锅炸的。

它那个馅儿里,除了有桂花以外,还有花生仁,桃仁,瓜条,闵姜,黑白芝麻,白砂糖和面粉,你数数,这就已经有九种料了。

再加上外面撒的冰糖,青红丝,这不已经有十二种了吗?”

“桃仁我知道,是核桃仁,瓜条和米浆是什么意思?”

毛晓桐好奇询问。

张旭文耐心解释:“瓜条就是冬瓜切成条,用糖渍腌制成的一种甜品,闽姜也一样,也是用糖渍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