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终要回宫(1 / 2)

加入书签

兰笙不想回宫了。

她不想再回到那个熬心熬力却看不到累累硕果的地方。如果能够选择,她宁肯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也不愿意和一群无所事事的人勾心斗角。

可惜,她没有选择的机会。

她甚至没有拒绝的机会。

她是皇帝的臣妾,为臣者,从君心;为妾者,服君名。这是她最初的选择,也是她必须坚持的选择。

兰笙在家又住了四天,她陪着父亲招待竹笙回门,既是陪父亲全了养女嫁女的责任,也是代母亲了了看女儿长大出嫁的心愿。

赵家总应该有一个让父母满心只有欢喜的女儿。

她和梅笙做不到了,菊笙也未必能做到。只有竹笙,从始至终,秉正守节,彰显了赵家女儿的风度和傲骨。席间,看着父亲和襄王相谈甚欢,兰笙心中莫名生出了些许遗憾。这样的圆满,她终究是错过了。

翌日清晨,兰笙和赵庭远同时出门,赵庭远上朝,兰笙回宫,父女二人在宫墙外分道扬镳。

回宫后,兰笙先去了秋实园向太后、太妃请安。在何烨烨的注视下,兰笙心无旁骛地跪在太后身边,陪着太后念了一个时辰的《心经》,然后将自己从普安寺求来的开光经书进献给了太后。太后收下了佛经,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吩咐兰笙,协理宫务是大事,要谨言慎行、事无巨细;不要因小失大,一叶障目。

太妃见到兰笙非常高兴,她让谢棋轩取出了竹笙进宫敬亲时送上的字画,仔细品评了一番。兰笙没想到菊笙真的将这幅字送给了竹笙,更没想到竹笙会转首送给太妃。不过是一幅随心练笔的手书,就这样得到了太妃的褒奖,兰笙有些汗颜。幸好,她为太妃准备了一份古籍残卷聊表心意,总算没有失礼。

等到太妃谈兴渐息,兰笙便请辞告退。兰笙都已经走出正殿了,太妃却又将她唤了回去。太妃叮嘱兰笙,皇帝初登大宝,诸事累心,后宫内眷一定要体恤君心,多为皇帝解忧。兰笙既得皇帝青睐,就更要在这后宫无主之时压好阵脚,不能让皇帝同时被内忧外患烦扰。太妃的手柔软而温暖,如同一股温泉从兰笙的指尖涌入,直接浸润到了兰笙有些麻木的心里。

“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是,懂事的孩子就是要比不懂事的孩子多受些委屈。这就是命。”太妃的话一直在兰笙的耳畔回响,兰笙知道,这已经是太妃最大的善意了。太妃毕竟是长辈,很多事,她只能在一旁看着,也只愿在一旁看着。手心手背都是肉,太妃受不得手疼,所以只能由着其他疼。

对于皇家而言,她们这些妾,都是其他人。兰笙原本有些松软的心又麻木了,从太妃那里得到的片刻温暖终究融化不了她心中的不甘。

从秋实园出来,兰笙去了益和园。出宫为姐妹送嫁是皇帝给她的体面,享用了君恩,总要向君主聊表心意。

听到南妃病入膏肓的消息后,兰笙是有一瞬间的慌乱的。她不敢想象,皇帝在失去文妃后又失去南妃会经历怎样的悲恸。可是一个瞬间过后,兰笙就释然了。皇帝的身边有了新的知心人,再大的悲恸都可以被温言软语、柔情百转销蚀。说到底,她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与其担心皇帝,她还不如担心自己。所谓的“闭门思过”,不过是三圣拖延时间的说辞,他们分明是在等她回宫,刀终究是用惯了的才顺手。不过,南妃这件事可大可小,宫中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来,这实在是反常。兰笙思前想后,没有结果,心中很是感到不安。

当兰笙被截停在益和园门口时,她心中的不安达到了顶峰。三沐亲传皇帝口谕:后宫妃嫔无诏不得接近益和园。有事着司信监通报。看着三沐拒人于千里的一脸严正,兰笙微微苦笑,后退两步,恭敬地跪地叩首,高声谢恩,然后在三沐和守卫的惊愕注视下转身离开。

回到湘湖宫,兰笙简单梳洗了一番便去歇息了。一觉睡醒,已然三更时分。兰笙坐起来,唤满月近前伺候。

“这段日子,宫里发生了什么事?”兰笙靠在床栏上,感觉这宫室里满眼萧索。

满月的神色有些晦暗,“新晋的四位夫人心思都比较活分,经常去益和园走动。听说,她们也没有什么逾矩之举,只是带了吃食、器物去探望陛下,想要为陛下添几分意趣。可是后来,这四位不知怎么,竟都不去了。然后,在南妃宫中请安时,言语间就多了对您的不满。”

兰笙有些莫名其妙,“为何对我不满?”

满月悠悠一叹,“四位夫人说,您为陛下安排的女官超凡脱俗,陛下日日见了她们,就不会再想往后宫来了。四位夫人觉得,您的这种安排是对她们的羞辱。”

兰笙被气笑了,“这种话,她们是怎么说出口的?陛下乃是天子,就应该享有天下最好的一切……”兰笙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被自己的冠冕堂皇气笑了。她当日之所以那么痛快的出宫,不也是因为那位谢制仪吗?说来,倒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思了。“之后呢?”

“四位夫人不止说了一次,应该是连着三四日都说起了这件事,她们还议论起了各自的见闻,只说陛下已经被近前服侍的几个女官迷夺了神魂。”满月露出了尴尬的神情,“依奴婢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