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三章 栏场练兵(1 / 2)

加入书签

里草栏场,寒风凛冽,战旗旌旌。

朱由校正在与三十多人一起在栏场训练,他对于练兵也仅仅限于后世军训,并不是十分了解,但他不懂,这个时代有人懂。

他就严格按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进行训练,这也是当代最好的练兵手册。

所幸汪伯雨这次从四卫勇士营中选的都是身体健硕、精明强干之人。他们也知道这是在皇帝面前露脸的好机会,对朱由校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

朱由校先亲自带领他们在围栏场跑步热身,随后让他们站队列齐,左转右转,随后齐步行进跑步。

这一番下来就有人开始吃不消了,跑着跑着队伍就开始歪歪扭扭,要不是朱由校也咬牙坚持,众人怕不是都要倒地休息了。

不过也有三个人身体素质极好,表现也不错,一番下来也没有叫苦,反而还帮忙搀扶着周围的人继续前进。

朱由校蛮有兴趣看着这三人,随后就让三人报上自己的名字。

“陛下,小的勇士营队正黄得功”“小的勇士营什长周遇吉”“小的四卫营副哨孙应元”。

哦,这三人他可是知道的,是明末京营中少有的英勇可嘉的战将,特别是那个黄得功也是战功卓著,在南明也掌管江北四镇之一,四镇中也只有他忠勇奉朝命。

“汪伯雨眼光不错,一下子就可以从京营中挑选出你们三个人,朕看你们刚才一番折腾下来也不觉得累,也不叫苦,还出手帮助周边的人,朕深感欣慰,以后这三十多人就分为三队,由你三人统辖,只听朕一人命令,其余人不要理会。”

三人闻言大喜,连忙跪下谢恩,朱由校也摆摆手,让他们整理好队伍,休息一会儿,继续训练。

接下来几天,朱由校每日早上批完奏章就早早地赶到栏场,跟其一起训练,下午时候如无大事,日讲完也会过来,看看他们的进度。

慢慢的也就能看出三人的带队风格了。

黄得功此人粗犷、勇猛,没有文化,对于队中不听话、跟不上节奏的的直接棍棒伺候,刚开始队中还有人不服,但被黄得功狠狠地走了一顿后,瞬间老实了,他这队训练也跟上了,也没人叫苦了。

周遇吉此人严肃,不苟言笑,但做事认真,对队中跟不上的会反复讲解,说其要领,并帮助队员改进,这让队员对其心服口服。

而孙应元此人性格好一些,不骄不躁,不会打骂队员,而是跟他们打成一片,平日队员有什么帮助也会尽力帮忙照顾,除了差错或者跟不上进度,总会耐心指点队员的错误,让其一一改正。

几天下来,虽训练方式不同但三者队伍都是井然有序,列队、左转右转,齐步走、喊着口号齐步小跑时,俨然井然有序,让朱由校甚是欣慰。

按照预先设想,他不仅要练兵,还想从中选拔得力将领,让其训练好,下放到京营乃至边军中带兵,这样就方便自己掌握改革京营。

所以训练的时候,鸟铳、火炮、弓箭刀枪都要过一遍,特别是前两者。

现在看到这几天效果不错,于是就想着让其上手鸟铳,按照戚继光在蓟北练兵时核定的装备标准,鸟铳手所要拿的物资装备甚多。

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长刀一把,鸟铳一门,药管三十个,铅子袋一个,铳套一个,搠仗一根,锡鳖一个,药管三十个,铅子袋一个,铳套一个。

备征火药,每三钱为一出,备三百出。另备空药六两,通共六斤,铅子三百个,火绳五根,每局铅子模一副,椰瓢一个。

这一番下来,行动起来也不是方便,平时边军训练,克扣甚多,这体量也就没有那么重了。现在朱由校练兵自然没有克扣一说,早就把这些装备按照制式弄好,不敢有缺。当然第一次训练也不是让他们全部装备上,多余的火药、火绳等就不用专门负重了。

但即便如此,装备起来也有些麻烦,得亏黄得功三人平时在京营中也是训练的勤,鸟铳当然也知晓怎么用,自己装备明白后就帮助自己的队员弄了起来,一番整装后,都已穿戴整齐,列队等候了。

朱由校也不由分说,就让三人出列,随机点了孙应元试射看看,孙应元当即应了下来,黄得功和周遇吉也叫人准备标靶。

只见孙应元熟练地拿出药管,把它打开,这药管是木制的,里面甚装着供鸟铳打放一次使用的火药。将士作战前就提前用药管装好火药,作战时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孙应元拿出药管中的火药,而后熟练敏捷地把火药装入铳中,随即拿搠仗(长木棍)压实,又取出一颗铅丸,再用搠仗送入内。

再打开火门,把锡鳖里的线药倒进入,震一震使线药进入线门(火门和枪膛联通的孔),将火门关闭。把火绳点燃安到龙头里(扳机能控制的送火绳到火门的夹子)。

准备好后,孙应元就再次打开火门,前手手肘架腰托铳,后手开火门,然后后手拿铳架住,一只眼瞄准,后照星对准前照星对准目标,右手食指扣扳机,然后龙头把火绳送到火门里,。

随即枪身顶肩,枪口瞄准标靶,神情自若,引燃火绳,没一会就听见“彭”的一身,白眼冒起,标靶已被击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