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章 辽河县的发展(1 / 2)

加入书签

第622章辽河县的发展

天启三年二月,辽东辽河县县衙。

“县公,今天熊尚书、杨尚书已经从辽阳启程,前往京师赴任。小的算了一下,按照路程,明日就要经过我们县了。可您今日还要下乡,现在道路泥泞,万一回不来那该怎么办。”

听着一旁书吏的劝阻,卢象升没有言语,而是静静地等待仆人换便服,这才不以为意道:

“正因为辽土解冻,马就要泥泞不堪,辽河也很快就要泛滥,如果不趁这段时间修整土地,造堤护田,等辽河一泛滥,那就悔之晚矣。放心吧,今晚我定会赶回来。”

“这段时间张县丞一直盯着此事呢,他办事您还不放心嘛。小的就是怕明日万一尚书大人见您不在怪罪下来,这可如何是好。”

“修整土地,造堤护田是我县大事,哪怕来不了,熊尚书等人怎么会因此事怪罪我呢。你也不用劝了,去年好不容易开垦了一千顷土地,今年可千万要保住,这可是直接关系到百姓生计啊。

只要现在保护好了,今年就可以开垦更多土地出来。朝廷恩典我们县三年免除赋税,因此一定要多开垦土地,开垦越多,百姓粮食越多,他们的生活也会好过点。”

一旁的书吏闻言只能作罢,他这么劝卢象升,也是对卢象升好。

他去年就跟着卢象升了,自从去年从海州府调任辽河县的时候,整个辽河县还可谓是百废待兴。整个县城草创,无论是房屋、人口还是耕田数量都很少。

但就在卢县令跟张县丞的带领下,披荆斩棘,亲自建房屋、安流民,开垦农田,铺平道路,基本很少有休息的时候。

再加辽东都司推行以工代赈,派遣大量民夫来到辽河县帮忙,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让辽河县稍具规模,终于可以算是一个县城的模样了。

可以说辽河县是卢县令一手建立起来的也不为过。如此种种,也让其对于卢象升钦佩不已。

而卢县令此刻也没有闲着,他收拾好以后就出了县衙,带着众人马,当即就往东门而去。

现在已是二月,冬去春来,但辽东还稍许寒冷,从北刮来的风呼啸而下,虽然没有冬日那般刺骨,但也足够寒冷,让卢象升也清醒了不少。

他们一众出了县城东门,一条由南向北的道路映入眼前,道路马车南北而行,数量不少,更前方则是奔流南下的辽河,河流两三艘帆船正逆流而。

虽然是逆风而行,但河道旁喊着号子的纤夫正在努力将船只往北拉到牛庄堡卸船,再把货物运往辽阳和广宁。到时候再在牛庄堡装货船,顺流而下,无疑会更加方便。

只不过由于成本问题,更多的船只并不会选择纤夫拉船,而是直接选择在位于辽河口旁的辽河县码头卸货。这也让辽河县码头变成了辽河县少有的繁华之地。

卢象升停驻在路口,扭头往南边望去,就能远远看见远处的辽河码头不下三十余艘船只停驻在码头,其他小船更是数不胜数。

而码头数百人在来回搬运货物,随后再将其搬运马车,陆运至辽河县城,或往北运至牛庄堡,再运作其他地方。

卢象升看到这么一番景象,当即感慨道:

“去年多亏杨巡抚慧眼如炬,派人修了牛庄堡到咱们辽河县的道路。这才有了码头的繁华,不然光有船只也运不出去。”

此话一出,其后众人当即点头称是。从辽河县到牛庄堡三十里路,如果没有这条路,别说货车,就是人走也劳心费力。

而卢象升说完后不知想到什么,随即望向身后一个衙吏。

“孔主簿,次朝廷派过来的移民全都安置了没有?”

“还请县令大人放心,我已经安排人全部在县城内安置,一共三百五十六人,壮年者三百一十二人,年少者四十四人。现在就等勘探地域,将他们进行安置呢。”

卢象升闻言点点头,辽河县草创,人口稀疏。他前年刚来的时候,人口只有一千余人,房屋啥的甚是简陋。

要不是皇帝特意嘱咐辽东都司照顾他,让杨巡抚专门拨款招募民夫过来帮其建设县衙,修建城墙,铺整道路,他估计还风餐露宿呢。

随后杨巡抚更是派九千流民过来,让他安置,这才让辽河县人稍微多了起来。

而后道路修整好以后,在大明商社可以帮助外加辽河县港口便利的优势,让来辽河县讨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

再加去年到今年,朝廷调拨共计一万余人的流民,终于让辽河县人口突破了两万大关,也算初具规模。

“如此就好,这些人从关内而来,对这辽东气候不甚习惯,要多加照看。另外该给的物资都要备齐,朝廷承诺的田土、器物都要一应俱全,切不可出现什么岔子,不然唯你是问。”

孔主薄见卢象升说的这么严厉,顿时心头一紧。

他知道卢象升话无虚言,去年就有人贪墨分发给移民的银两跟衣物,被卢象升知道以后,亲自持刀将其捉拿。当时众人看着卢象升像提小鸡一样将那人提在手中扔进大牢后,再也没有人敢犯这种事情了。

“请县令大人放心,东西已经全部筹备好了,原本想等着土地开垦出来就安置他们。只不过这些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