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海贸与屯田(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167章海贸与屯田

现在报纸的消息在京城不断发酵,那些言官哪怕有苦也不出,毕竟是真凭实据,他们想要辩解,也没有办法。有些洁身自好的人立马跟惠世扬等人划清界限,彻底割裂。

这真是让朱由校大快人心,因为昨晚他才回忆起来,这个惠世扬真是个三姓家奴,虽被东林点将录里评为东林五虎将,看起来也是铁骨铮臣,但实际没有丝毫气节。

崇祯年间,他就因受贿被罢黜,崇祯末年,六十多岁的他,投靠了李自成,成为了他的右丞相。

李自成兵败后再次投降,加入满清阵营,但满清不给他官做,心中抱有不满,起兵造反无疾而终。

因此朱由校回想起这个人后,对他的印象直线下滑,他现在又这般肆意攻讦,朱由校更是对他没有好脸色,直接卷铺盖滚蛋为好,他不会有一丝同情。

言官事情摆平后,朱由校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并且朱由校还在黄栋的信中看到一个很有用的信息。

黄栋的信中提到,根据这些日子在茶馆、酒楼的聊,发现去年开放海禁以来,顺府的商贾对海贸易兴趣很大。

但海禁毕竟太久了,许多人对于海贸不是很了解,加朝廷政策也多有摇摆,海贸的风险也大,导致现在许多商贾对海贸易只能望洋兴叹,有心无力。

看到这个消息,朱由校还是比较在意的。

这些人的也有道理,海贸确实是个风险大,利润大的生意,没有一定的本金真的是做不聊,特别是对于北方海禁日久的商贾来更是如此,这让他不得不思考办法了。

要不参考历史西方的东印度公司这种例子?

朱由校想到这里也不禁开始琢磨,在冬暖阁背着手来回踱步,让何宁等人心里茫然,不知道皇帝在思考什么。

身为皇帝,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大明海贸迅速发展,让更多的人从其中获利,这样就可以为以后的海争霸跟殖民、拓展美洲等等做准备了。

但这些目标就现在看来还很虚无缥缈,大明根本不在乎这些,所以只有让大明的无论是商人,还是文人贵族都认识到其中的好处,这样才能够形成出海求利的风潮。

至于怎么认识到呢,就要有示范作用了,自己完全还以王公子的身份,继续出资,跟黄栋等京畿商人合伙组建商社,建立一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组织,建造船只,招募海员,再利用他的关系,负责南北海运,或者去辽东、朝鲜、日本、琉球等地贸易。

这般下来既可以发起京畿出海的风潮,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利,何乐而不为呢,等到有利润可图,再通过报纸等大肆炫耀,这股风潮定会掀起来。

他越想越觉甚是可行,只要京畿地区做起来,完全可以如法炮制,在江南,乃至南洋也跟商贾设立商社,出资让他们做生意。

只是有一点,现在自己投资做生意这个事情,断不可让文官知晓,不然连武宗开个皇店都要抨击的性格,自己居然投资做生意,那真的是找骂。

所以要找个代理人给自己打点才行,这个蓉位要高,还要适合出面摆平一些事情,至于是谁,那自己要好好挑挑了。

正想着呢,魏忠贤就带着一些题本进来,根据朱由校的嘱咐,他每要从书的题本里面挑一些关于屯田、盐政等等务实题本拿过来供朱由校御览批红。

自从邹义退了后,魏忠贤自然不敢怠慢,每日便早早的把题本带过来,唯恐皇帝不满意。

“放在这吧,那些贪污的言官都革职了没?”

“收钱的言官一律革职,惠世扬也被革职查办,内阁虽然对此事颇有异议,但现在证据确凿,他们也不能什么。”

“那就好,背后谁给的钱,你还要好好查一下,对了,之前不是让东厂跟锦衣卫联合查李三才贪墨三大门木材一事,现在有结果了吗?”

这件事是去年十一月朱由校嘱咐的,现在已经快到二月了,朱由校想着也有一些眉目了吧。

“陛下,贪墨一事早就证据确凿,现在只是要证实而已,年后刚来信,有了确凿证据,已经按照陛下先前的吩咐递交给了南直隶总督毕自严了,想必就在这段时间行动了吧。”

魏忠贤知道朱由校关心此事,所以早做了准备,对答如流。

“好的,那就行,毕自严在在南京也有两个月了,想必也快有结果了。”

着朱由校也不理魏忠贤了,案牍旁的座椅,拿起内阁票拟的题本看了起来。

这些奏疏都是有针对性的,第一个便是津巡抚左光斗书的,他跟官应震一起走马任,是一个实干的能臣,在津府搞得也有声有色。

朝廷要开海禁,建水师,他就在顺府招募工匠跟民工,疏通港口,还亲自在津府选址设船厂,之前还书,目前已经开始建造船厂了。

不过这次书讲的不是船厂一事,而是屯田一事。

这个左光斗素来重视屯田,出身贫寒,家中并不富裕,曾有挨饿的经历,儿时经常跟随父亲在田间劳作,所以对耕种一事素来心。

因矗任津巡抚后,也一直在关心此事,认为垦利,大垦大利,一旦水田发展起来,即使不能完全代替漕运,至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