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顿京营的成果(1 / 2)

加入书签

第175章整顿京营的成果

“这怕不妥,毕自严是陛下亲自定的,本身也没有什么过错,如果贸然书怕会被陛下不喜。”

冯从吾虽不怕书,但这种弹劾忠良的事还是干不出来,毕竟毕自严也是为朝廷考虑。

“我们不是第一个,再现在春季税银正在征收,这毕自严既要南直隶今年的交齐,也要补来年的欠款,这么多税银哪里去找。

因此他定会向南直隶跟浙江的那些欠税的大族伸手,现在已经有弹劾从南边来了,浙党也会准备弹劾书,我们只要最后出手,此人争议太大,只要把他换下即可。”

冯从吾思考片刻,也缓缓点头赞成。

“那行吧,如果此事出来,我等便会书,至于李三才的事,到时候就请求陛下从轻发落,至少保全其性命。”

“如此便好,我也会给李三才去信,让他坚持住,等毕自严换下去就行了。”

见冯从吾答应救援,叶向高也松了一口气,李三才跟他牵扯甚广,算是他的一个软肋,他可不想关键时刻被其波及,现在能掩盖住也是好的。

于是此事就被暗暗的确定了下来,二者又是一阵商讨,色已晚,冯从吾也不便久留,讨论完就打道回府了。

京城风波越来越大,文华诏对的诏书让京官们纷纷书言事。

但均田均役之事一放出来立刻登了京城的头条,马把文华殿诏对的事情盖了下去。

赞成者、反对者的诏书络绎不绝,纷纷开始打嘴仗,让通政司的任务无形中多了几倍,也让黄栋的报纸销量翻了两三倍。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朱由校也大概猜到了京城的风波。

毕竟这事太大了,但东林既然要做,就让他做吧,正好替他分担,让他好有精力做点其他的事情。

冬暖阁外,泰宁侯陈良弼在何宁的带领下走了进去,这是他今年第一次面圣,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陛下圣安!”

一进去就看见皇帝在案牍旁拿着题本正在批红,他也不敢失了礼数,当即问安起来。

“起来吧,张昶赐座。”

朱由校一边答复,一边耐着性子把手中的题本批完红,随后把朱笔一放,抬起头打量着陈良弼,看着他两鬓有了些许白发,不由的感慨道:

“这段时间没见,你的白发也多了,可是京营的事情太多了。”

虽然次校场动乱与陈良弼身为京营总督处置不当有莫大的关系,但朱由校那时候也没有撤他的职,只是罚俸以示惩戒。

没办法,京营总督这么重要的位置,必须让自己信任的人来担着。而经过次抄家,勋贵一脉对他的意见估计很大,能信任的人也少了。

只有陈良弼这种把勋贵一脉的大部分人都得罪,只有倚靠自己才能在勋贵中立足的人,才会对自己死心塌地,京营总督的位置还是他来当合适。

“多谢陛下关心,经过次作乱后,京营整顿顺利了许多,但就是安排老弱,又招募新卒,还有严加训练,这些事情加起来较多,所幸现在阻碍少,做起来也方便的很。”

这次见面陈良弼心中也是万分的忐忑,毕竟次犯了那么大的错,皇帝居然没有惩处自己,他也只好尽心用事,唯恐皇帝不满意。

看着陈良弼又紧张又囧的样子,朱由校不禁想笑,自己有那么可怕嘛。

“张昶,看茶。”

没过一会儿,张昶就带着宦官端了两杯茶进来,朱由校拿起递过来的茶,轻轻吹了下热气,慢悠悠的品了起来。

“你这段时间做的很不错,朕都看在眼里了,很是满意。”

听见皇帝夸奖,陈良弼连忙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来,躬身谢恩道: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陛下能给臣将功折罪的机会,臣已感激不尽了。”

朱由校却不以为然,想着他怎么还自谦起来。

“去岁朕即位的时候,查得京营三大营官军定额共十万七千六百二十员名,但实际呢,你也查了,吃空饷者有将近一半,剩余一般大多还是老弱不堪,竟然有六七十的老人还每日当值,这等人怎么打仗。”

朱由校着还意味深长的看着陈良弼。

“所以朕心急如焚,让伱处置京营,虽然有南郊校场之乱,但总算是平定了,你奏的折子朕也看了,这段时间你确实有功劳。

先是清理高达六万多人吃空饷,又是裁撤两万四千多人老弱,只留下两万饶精锐,让朝廷的担子轻了不少,省下了六十多万饷银跟一百万禄米,这等功劳应该算在你头。”

这都是实打实的钱,怎么不让朱由校心动。他也没有金山银山,知道要朝廷度支无非就开源节流,现在光京营都节流这么多,他怎么不高兴。

所以当陈良弼表京营改革成果后,这让内阁也看到甜头,九边军饷现在每年高达三百五十万两,户部根本扛不住,而很多饷银都是被九边的将官吃空饷吃了,根本落不到实处,与其这样,还不如也清理九边空饷,这样必定会节省大量开支。

看到这个题本,朱由校不禁的冷笑,不知道是不是大明两百多年来崇文抑武的习惯,把这些文官的脑子都惯坏了,觉得这些武将真的是任人拿捏的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