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宗室的问题(求订阅)(2 / 3)

加入书签

血脉之情,有损陛下仁爱之名。”

见朱国祯等人表态,叶向高见状也出言声援起来,他当过内阁首辅,宗室之弊他怎会不知其严重。

但这个事情不是像南直隶对付欠税士绅那么容易,毕竟都是皇室血脉,牵扯甚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你们的这些问题朕是知道的,朕也一直深感忧虑,正如叶阁老所,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朝廷要好好商议,既要节约开支,也要妥善照顾好宗室,这样吧,以后找个机会,专门讨论此事。”

朱由校见这么一番争论,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宗室问题确实根深蒂固,现在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了,还关系到民心、朝廷威望、财政等各个方面,必得从长计议。

不管如何,改革宗室之事已经在他心中挂号了,定要好好盘算一下。

见皇帝定了基调,众人也不再争执,纷纷拱手附议。

“宗室俸禄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跟财政有关。这半年下来,经过不断整治,朝廷的收入骤增,能做的事情也多了起来。正所谓开源节流为财税之正道,朝廷不能只是开源,还要节流,不然有再多钱也不经花。此事尔等还要慢慢商议,拿出一个章程来,交给朕过目。”

宗室问题暂时压了下去,话题又回到了财政问题。

“臣等明白,回去以后定跟户部商议此事,一些不必要的花费能省则省。”

刘一燝闻言就站起来表态,皇帝身体力行有目共睹,这种事情户部也应该牵头搞一下。

“嗯,这种事可以搞,但朕有几个要求,第一是不能为了节约而节约,官员的俸禄本就很低了,不要因为朕的一句话,无故减去他们的补贴,降低他们的待遇。

第二是不能随意裁撤机构、淘汰官员,许多官员都是仰赖朝廷为生计,哪怕要裁撤,也要理由充足,确有必要才行,尔等可明白?”

“臣明白!”

朱由校看着拱手的刘一燝,表示放心的看了他一眼。

他心里清楚,要节流绝对不是从官员身节流,他们越穷反而会越贪,如果自己因为要十几万两银子就大面积地裁汰官员,那留下的官员绝对会心有戚焉,怎么会一心为自己做事呢。

这边刘一燝刚坐下,叶向高貌似欲要建言,便瞅准时机站起身来拱手道:

“陛下既然要行开源节流之术,那臣有一言想要。”

“叶阁老但讲无妨。”

“我朝以农立国。朝廷也深知农乃国本,但之前因为战事,被迫在正赋面加征过辽饷,因此陛下登基以后,深感忧虑。

于是开源之法都没有加征正赋,而是选择加征杂税、盐税、关税,但臣想之,这些税额无不与商贾有关,与其是盐税、关税、杂税,还不如是商税呢。”

朱由校闻言确实有道理,这也是他一贯的思想,白了向商贾等开刀,而不是向农民开刀。

“爱卿所言甚是,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乃国本,不可轻动,那也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因此与其是杂税、盐税,确实还不如是商税。”

见皇帝赞同了他的言语,叶向高俯身颔首,随即又开口道:

“臣常居江南,素来知道我朝商贸之事远甚于前朝,海内外商贾趋之若鹜,获利甚大,百姓因商而富者比比皆是,乃至江南出现轻士重商的现象。

只是与相反的是我朝商税之低历代罕见,乃至出现了民间商贸冠绝前代,朝廷却丝毫不能从中获利,因此陛下会加征商税正是为此。臣每每思之,觉得陛下所做确实合乎实情,但也欠妥。

依臣之见,士农工商,无贵贱之分,四者皆为朝廷子民,那就不能有所偏视,既然朝廷现在要增加商税,那就应该保护商贾发展,朝廷不再可随意欺凌,官吏更不能随意压榨,不然臣怕这般重税,会导致百业凋敝,人人视商为畏途。”

此话一出,朱国祯、汪应蛟、赵南星等人顿时扭头望向叶向高,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丝惊讶跟佩服。

对于商业、商贾的看法,东林党内的意见既统一又有分歧。

比如他们都赞同朝廷应该重视和体恤商业,特别还认为,士农工商都可以被视为本业,四者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对传统的四民分业和等序的大胆否定,哪怕在这个时代都是很先进的。

但在朝廷设置商税的问题,众人又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应该罢商税,比如左都御史高攀龙针对朝廷加征商税的行为很是排斥,觉得加税是掠夺百姓之财,不是朝廷的生财之道。

但是叶向高却对他这个看法很是反对,他久在朝廷任职,自然知道商税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不能轻易废除。

他认为朝廷可以征税,但不能胡乱征税,必须要明码标价,摆明税率,征收过程中也要杜绝行贿中饱私囊,还要保护商贾的合法利益。

这个做法引起了朱国祯、赵南星等饶共鸣,特别是要保护商贾不被欺凌这一条,许多人已经在实践了。比如赵南星、朱国祯、高攀龙等人在老家的时候,就多次出面保护过工商行户免受税官亲属虐害。

只是他们这种可以向商贾征税,但要保护他们利益的看法,在现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