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入翰林(1 / 2)
第315章初入翰林
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备子顾问。
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翰林院无论是地位还是职能来,都是极为高阶且清贵的。
凡是能入翰林院者,无一不是名列科举前茅的子门生,未来也是前途无量,是极有可能官至内阁的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许多士子梦寐以求的殿堂楼阁,对于卢象升来却轻而易举。因此作为恩科殿试的状元,他已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
虽然从高中进士到最后授予职位,朝廷给了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作为缓冲适应。而且这段时间内进士们完全可以四处游玩或者答谢恩师,以慰自己数年来的寒窗苦读。
但因卢象升去岁早早就来到了北京,所相识的人也无非是黄栋、张维新等人,他也不喜每日疲于应酬那场面活儿,因此按耐不住寂寥,便提前去了翰林院报到。
翰林院内,第一次见这么早就来报到的新科状元朗,翰林院的书吏还有些惊讶。
但毕竟是当朝新科状元,自是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请来了同为翰林院修撰庄际昌。
庄际昌也是状元出身,不过是万历四十七年的,但他去年才入职翰林院不久,所以如今还在翰林院修撰的职位。
不过庄际昌为人豁达,甚是平易近人,见卢象升来了,就亲自给他引路,先带他在翰林院内稍许参观了下,随后就带他去见侍讲学士丁绍轼去了。
“际昌兄,不知文震孟还有李鼎元二人有没有来?”
在去的路,卢象升发觉他貌似来的最早,心中也觉得有些不妥,因此向庄际昌打听起同科的榜眼跟探花有没有来,庄际昌闻言笑着直摇头。
“你来的是最早的,不过只要听你一来,哈哈哈,他们两个人估计也快赶着来了吧。”
听到庄际昌这般打趣,卢象升也尴尬的微微一笑,并不在意。
“际昌兄笑了,卢某也是闲在京城没有事做,因此想提前过来了解下情况,如果惊扰了文震孟、李鼎元的行程,那真是罪过啊。”
庄际昌闻言摇摇头,显然对于他的话不甚认同。
“哈哈,卢兄不必在意,世间扰扰,何必太在意别人什么呢,否则是自寻烦恼。”
卢象升看着庄际昌这么,心想这种事庄际昌比自己经历的多,他正是因为别饶指责才被迫去年入职的。
万历四十七年殿试的时候,他制策时候把“醪”字偶误为“胶”字,数目字误写,使得卷面稍有刮补。因此被人指摘,这个状元不合理,他气不过遂不受职而请假归里。直到去年新皇登基,才把他重新召回来补授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国史。
因此卢象升对他是充满同情感慨,选谁为状元,那是皇帝和内阁才能决定的事情。选谁自有他们的理由,其他人怎么有资格进行评判呢。
不过他看着庄际昌毫不在意,因此也不好多问什么,只是默默地跟着他的脚步走。
“翰林院内官职最高的是翰林学士,但自万历四十五年以来,翰林学士一职一直都空缺,连侍读、侍讲学士都凑不齐,所幸陛下登基后,重开经筵,任命了孙承宗孙阁老还有丁绍轼丁试讲两人,才让咱们翰林院热闹起来。
现在孙阁老已经进入内阁与军机处,虽然身还有侍读学士的差遣,但平日里都不会来此办公。所以现在翰林院职位最高的便是侍讲学士丁绍轼了。”
卢象升闻言点点头,对于翰林院的编制他之前早就有了了解。
明朝翰林学士只设一人,是翰林院的首长。他的职权主要是作为皇帝的顾问,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管理史册、文翰、考议制度、详正文书等。大凡编修实录、玉牒、史志、六曹章奏,皆可奉皇帝之命而统承之。
学士以下便是侍读、侍讲,此二人掌讲读经史,白了就是皇帝的老师,地位也非常重要,能够经常跟皇帝见面,只要当了,升迁的可能性很大。
侍读下面便是五经博士了,初置五人,分掌专经讲义。这个职务,是用来专门安排圣贤先儒的后裔,世袭,不管翰林院具体的事,所以既重要也不重要。
五经博士下面便是史官了,其中包括翰林修撰、翰林编修、翰林检讨等等,负责专修国史,并主文史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同时时间长了还可以担任乡试任考试官,会试任同考官。
这些职位是最重要的,能担任的人无一不是科举前三名的状元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庶吉士读书于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不过卢象升等则不用,因为他们直接在翰林院任职了。
所以卢象升在听到庄际昌一番介绍后,就知道丁绍轼的地位在现下有多重要了。既然孙承宗因试讲出色被皇帝重视,任命为内阁辅臣,那么这位与他同一批的试讲老师丁绍轼怕同样也有入阁的可能。
“前面就是丁试讲的房间,我已经提前派人通报了,你直接进去即可。”
“多谢庄兄,叨扰了。”
卢象升连忙对庄际昌微微俯身,拱手而谢,随后不卑不亢地推开面前的院门,这时里面的孔目书吏早就在慈候了,见他过来只是摆手示意就让他进去。
这个院落方圆看起来不大,但左边挂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