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六零年代倒霉父女俩的遗愿15(1 / 2)

加入书签

谢小秋走后,大队上没再爆出什么大瓜。

当然,小瓜不少,还都是老沈家的瓜。

谢小秋认亲那天,沈明宝去了山上转悠,不知道他离开了清河大队。

他是晚上回来才听他娘说的。

“小秋姐的亲生父母找她,你们怎么不来山上叫我?”他抓住沈三嫂的手臂,状若癫狂。

他的好运没了,钱也全部给了谢小秋,现在连谢小秋也离开了。

他现在还是个8岁的小孩子,他一个人出不了远门。

小秋姐骗他,说好的她去京城,就会带上他呢?

沈三嫂被他这个样子吓到,“儿子,你怎么啦?”

“都是你们的错,都是你们不好”,沈明宝掀翻桌上的红薯粥和咸菜。

“吃,吃,吃,我让你们吃,一点用都没,只会让我吃咸菜和红薯,为什么你们就不能有点上进心?去城里找工作不行吗?为什么要让我跟着你们当泥腿子?”

三房的动静惊动了老两口和大房,二房在年初就搬离了沈家老宅,夫妻俩历时一年半,亲手建起了三间土坯房。

沈老太在正房门口向着三房的方向骂骂咧咧,自从沈明宝不能给她带来利益,她看他哪儿都不顺眼。

“再吵吵就给老娘滚出去住”。

沈家的吵闹声成了家常便饭,邻居们都习以为常,不再像以前那样跑过来吃瓜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十年动荡时期,学校停课,镇上高中的学生带上红袖章走街串巷。

在动荡前,长安和她老六爹在县里和镇上,收了很多古董,古方和书籍,等开放后建个博物馆,全放博物馆展览。

金银珠宝也收了不少,与其便宜那些狼子野心的人,不如他们收走,以后归还给社会。

城里人人自危,有些嗅觉敏锐的人,在事发前就躲去了乡下老家,避开了这场危机。

就比如长安家这个房子的原主人,是清河大队走出去的最有出息的人家,本来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到清河大队,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但是房子早归了大队,现在又卖给了别人,自是不可能再归还给他们。

大队长重新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也是在村西头,在长安家前面方两百米的位置。

那是个大院子,有五间房,刚好可以住下他们一家人。

那个院子的原主人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去了当兵,结果全都牺牲了,两位老人受不了打击,在去年先后离世。

院子因为没荒废多久,整体还是很好,搞好卫生就能住。

67年,清河大队来了第一批下放人员,和第一批知青。

下放的是没办法,知青却是他们自个儿自愿的,眼里还有着清澈的愚蠢,他们马上就会受到劳动的毒打,到时想回城都无门路。

村里四处漏风的旧牛棚成了下放人员的住所,长安家隔壁的大院子成了知青院。

长安家是村里最美的院子,不管是围着院子的蔷薇花墙,还是院里院外的向日葵,都吸引着单纯的知青们前来观赏。

破旧的知青院与长安家相比,差距不可谓不大,有位鹅蛋脸女知青心思微转,上前敲响了长安家的院门。

今天正好的是周末,长安不用去上学,她和大二在家。

出来开门的是大二,“有事?”

低沉磁性的嗓音让女知青好奇他长什么样子?

男子大约二十五六的年纪,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他蓄着一头短发,眼睛深邃有神,轮廓棱角分明,鼻梁高挺,嘴唇性感。

白衬衫的扣子扣的整整齐齐的,衬衫袖口卷到手臂中,露出白皙的皮肤。

大二眉峰微蹙,这女知青盯着他发呆是怎么回事?

奈着性子冷然的再问了一句,“你有什么事?”

“哦,哦,我,我是新来的知青,我叫方文雪,我可不可以跟你们家搭伙?”

方文雪满脸通红,声音很小,要不是大二不是普通人,他还真听不见她说了什么?

“不行,不方便”。

“砰”大门冰冷的关上,方文雪满脸惊愕,她摸摸自己白嫩的小脸,嘀咕道:“难道我变丑了?”

长安在廊檐下翘着jiojio啃苹果,随意的问了声,“来干嘛的?”

大二拍拍胸口,像是被吓到的样子,低声说道:“小主人,有人惦记我……”的身子。

想到长安还是个孩子,到嘴边的话自动消音。

“噗,咳咳咳”,长安被苹果呛到,咳的撕心裂肺。

大二吓得赶紧帮她顺气。

上个位面听高三说过这样的话,他完全没消音,说的更大胆,然后被大一他们按着捶了一顿,没想到这个位面轮到大二了。

他不会是刚发现有人惦记他吧?

不得不说的是,大二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老师一职,有正式工作,人还长得俊,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他成了清河大队炙手可热的女婿人选。

后来长安小学毕业后,他又跟着去了初中,升级成了初中老师,婶子大娘们更是用看准女婿的眼神看他。

初中要在镇上上学,大二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