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六九章 回归(3 / 3)

加入书签

写作。偶尔时候,他或许会出差。那也不过是跟踪一下战士们的野外训练,或者是跑到海边,看战士们在翻涌的大浪中武装泅渡之类的。

他的书写了三年,所以如此长时间,只是因为他事情多罢了。而且他最先写的,是那一本‘我见’,全书七十余万字,首长们看了都说好。

毕竟有故事性么,自然要比干巴巴的数据好上许多。至于是不是真的好,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事儿了。

至于‘血染的风采’,全书写了一百七十万字,不仅把一个月的战争写明白了,也把战场上的许多的战士、各级指战员写了出来,这都没什么保密要求。

发表出去,反响还是不错的。已经有很多围绕越战的文章发表出来,但就格局而言,他们写的是不足够的,远没有王言写的宏大。他连为什么开战,为什么这个时间开战,这种国际问题都写上去了,别的作家就算有大格局,也没有大胆子。

而且相对来说,这时候的作家们喘了气,大多数都研究着写过往呢,一直写了四十年没停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上,王言的‘11军’获奖。第一届是在77年至八一年期间,发表的作品,‘11军’正好是77年初的时候出版,赶上了这个时间。

这是奠定王言文坛地位的书,一大票的各界大佬肯定,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评奖吧,他们也忐忑,不评吧,没办法显示权威性,这里还是有一段故事的。

王言当然不会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也就定了,他甚至亲自出席,相当给面子。

八八年恢复军衔制,三十五岁的王言成了第一批。

这时候的特战队已经扩张到两千多人了,已经足以称为苍龙特战旅,王言仍旧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他本身的功劳就很大,所以顺利的升了一级。

不过他也当不了多长时间了,搞了快十年的特战,已经该走人了。

只是王言对此没什么所谓,他还乐得清闲呢。

事实上他也难得清闲,装备部那边,他也是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实在是他比较能搞事儿,越研究越猛。

太牛逼了,是他的错,感谢活爹让他能有这个错……

感谢(磨轨精肉人)大哥打赏100币继续支持。

日常感谢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