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8章 新闻业的浩劫(1 / 1)

加入书签

寒风劲吹,万物肃杀,一抹残阳映照在黄浦江面上,苍穹黯然,无言的注视着大上海发生的血腥厮杀,上海一时间被血雨腥风所笼罩,人人自危。

日头虽已变暖,可寒意还没有离开江南,汪伪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这个被军统追杀却几经辗转逃命的人,还是如其所愿傍上了日本人,日伪的特工更加疯狂了。

上海报刊的记者在报纸上大肆抨击汪精卫投敌叛国的行为,言语激进,针针见血,看过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汪精卫早年也是位爱国志士,曾经因谋划刺杀晚清贪腐官员而被捕入狱,还在狱中写下一首颇为慷慨激昂的绝命诗。

不过须臾之间,他已然站在了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那一刻他可曾想到自己过往的壮举。

上海的媒体人抓住这首诗做起了文章,只加了几个字就改变了整首诗的意思,批判嘲讽之意显露无疑,跃然纸上,不得不说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随后汪伪政府就让日伪特务向上海的新闻业发了警告函和威胁信。

那位利用汪精卫的诗把他批的体无完肤的记者,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于是索性放开了骂,在报纸上再一次把汪伪政府的丑陋嘴脸毫不留情的揭露出来。没几天,他就被枪杀在上海的大街上。

自此,汪伪政府开始将屠刀挥向上海的新闻界。可中国记者的铮铮傲骨不是杀几个人,写几封信就可以摧垮的。

汪伪政府的虚伪和残暴更是激起了上海记者们的怒火和拳拳报国志,上海各大报刊不但刊出了威胁信的内容更是积极做出了回应,短短几天,上海各大报刊的记者均有人被杀害。

沈近真所在的报社也有记者被公开枪杀,死于非命。组织下令暂时避其锋芒,关闭报社几天。

因为黄从匀的关系,沈近真和谢芷瑶成为了朋友,两人经常就当下时局交换意见,切磋写作技巧。

在深入交谈的过程中,沈近真意识到谢芷瑶可以被发展为党组织成员,所以经常有意无意的找谢芷瑶聊天,加深友谊。

谢芷瑶有着满腔热血,为人正直仗义,行事敢作敢当,有着作为新闻媒体人的良知,从不做无实的报道。

这天,沈近真意外得知谢芷瑶也在追杀名单里,一时心焦,想着如何救她。可就在她谋划的同时,谢芷瑶已经被特务追到街角,眼看就要被一枪毙命,军统的人把她救了,是许和。

“谢小姐,谢理事在家等您,以后不会再有人敢追杀您了。”许和扶起谢芷瑶,恭敬地说。

“谢谢你。”谢芷瑶有些惊魂未定,全身在发抖。其实谁能不怕死呢,只是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值不值得为之牺牲性命。但是谢芷瑶的心从未动摇过,她不后悔。

谢芷瑶刚到家,沈近真的电话就打过来,得知谢芷瑶刚刚死里逃生,沈近真挂掉电话,默默了良久。

魏若来看见妻子在出神,也知道她为何事烦忧,就拉着易萧来到沈近真面前。

“妈妈。”易萧软软糯糯的小奶音让沈近真回过神来。

沈近真抱起易萧,还是无话。易萧倒也乖巧,似乎感知到了母亲的心情,只是安静的坐着。魏若来也坐在了一旁,一家三口虽然无言,却用着这样的方式彼此安慰着。

谢芷瑶回到家中,谢理事和谢太太与女儿相拥痛哭。

“瑶瑶,爸妈可就你这一个女儿,你哥哥还远在国外,你万万不能出事。”谢太太在得知女儿的事之后,惊惧万分,生了一场病。

谢理事更是想办法疏通关系,托到军统戴先生处,希望他可以解救自己的女儿。

“瑶瑶,《申报》你不必再去了,以后就乖乖在家。”谢理事看到谢芷瑶大难不死后,心有余悸的说。

“父亲,母亲,如今国难当头,我身为中华儿女,岂能避退,若是因此殉国,女儿甘愿。”谢芷瑶恢复了平静,毅然决然的说出来自己的决心。

“不得胡闹,我会让你哥哥带你出国。”谢理事也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

“出国?父亲,你以为国外就安全吗?欧洲战场早已经打得不可开交,现在是全球性的战争,哪也不会有净土,你应该让哥哥回国,中国男儿理应在这个时候为国出力,而不是让他明哲保身。”谢芷瑶一直因为哥哥的怯懦而感到羞愧。

“保住己身,才有来日。”谢理事看着“冥顽不灵”的女儿激动的说。

“国家尚且不保,没有国家何来己身。女儿和父亲,哥哥在此事上一向话不投机,我回房了。”谢芷瑶看父亲还是老思想就不愿再过度交谈。

“瑶瑶,爸爸,妈妈是为你好。现在你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了,爸妈怎么能不担心?”谢太太出言劝道。

谢芷瑶并没有停住脚步,反而加快脚步进入房间,“砰”的一声关上房门。

“都是你惯的。”谢理事也生气离去。

谢太太一个人立在原地,无奈的摇摇头。

谢芷瑶坐在桌旁,打开笔记本郑重的写到:“我谢芷瑶在此立誓,不惧万难,坚决救国,与日本侵略者,汉奸走狗奋战到底。”

历经生死,谢芷瑶反而看开,她不再畏惧,眼神也变得更加坚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