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圣公方腊(1 / 2)
大宋朝廷开始见徐玄生泰安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一举收复扬州,甚是欣慰。
谁料,收复扬州之后,泰安军一停驻就是近一个月,同时,扬州的土地改革和重新委任州县官员,竟然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在吏部选任。
徽宗赵佶大吃一惊,朝臣纷纷弹劾徐玄生,日无朝廷,势同造反。
枢密院童贯急了,一连下了六道文书,催促徐玄生立刻出兵,继续征讨。
同时,赵佶也派出钦差,前来扬州质问徐玄生原因!
徐玄生见大事已定,一面具表向朝廷上奏,解释一下,土地改革的原因和利弊,以及两浙地区等不及朝廷选派官员,需要立刻恢复政务治理和农耕生产,并直言不讳地说了,是陛下给他临时处置政务的便宜之权,他并未有僭越之举!
同时,也开始整顿人马继续南下!
这次,在扬州俘虏的义军中,挑选年轻精壮的人员,约两万,建立一支淮扬军!
十三万余义军中,自然也不乏勇武知兵之士,经过二十多天的整训,加上抽调部分泰安军将校进入淮扬军,这支军队基本上也形成了相当的战斗力。
徐玄生留下二千人驻守扬州,亲率四万人马继续南下,一路横推,直逼苏州。
左路军宋江在高邮待命,见中路军行进,亦随之机动到苏州吴塔县附近。
右路军岳王爷的军队,却是先行开进到了浒墅关,与方腊的先锋军隔关对峙!
按预先设定,泰安军在苏州必须与起义军进行一次大决战,岳王爷也没有先行叩关,而是按兵等待中路军和左路军到来。
方腊的先锋官是飞虎大将军张威,他率领二万义军先行到达浒墅关,见岳王爷的禁军军容肃整,纪律严明,知道是个硬茬,也没有出关来战,静待圣公方腊亲率大军前来。
六日之后,双方的后续部队,纷纷到齐,浒墅关号炮齐响,关门大开,一队队人马涌下关来,在关前列阵!
泰安军也闻讯而动,各军旌旗招展,从营寨中涌出,两军相距百余丈距离,列阵对峙!
号角齐鸣,旌旗猎猎,刀枪铮铮,铁甲锵然!
两军各列好阵式,只见义军阵中,从中央分开一道口子,转出一队人马,当头十余员顶盔贯甲的猛将,各持刀枪斧戟,冲了出来,分列两旁。
一支曲柄黄罗宝盖伞下,一位头戴冲天转角明金啐头,身穿日月云肩九龙砅袍,腰系金镶宝嵌玲珑玉带,足穿双金显缝云根朝靴,骑着一匹银鬃白马。
此人身材伟岸,面如淡金,龙眉虎目,颔下尺长的黑须,举手投足,展现出一种王者风范。来人正是义军首领,自号圣公的方腊!
徐玄生见方腊一副帝王的行头,不觉好笑,起义军最大的劣根性,那就是八字还没一撇,就急吼吼地称王称帝,忙着享受富贵奢侈!
“出阵会会方腊!”
徐玄生也率领众将出了阵门,来到阵前。相距对方约五六十丈远近!
“来的可是节度使西门大人?”
方腊在黄罗伞盖下遥遥答话。
徐玄生提气扬声道,
“正是区区在下,不知方先生有何见教?”
“听闻将军,在扬州打土豪均田地,为广大贫苦百姓谋福利,又委任寒门学子,为州县官吏,倡导廉明,薄收田赋。
据此观之,实我同辈中人,将军何不拨乱反正,弃暗投明,与吾辈一道,共谋大事,为天下百姓重建朗朗乾坤!亦可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方先生谬矣!自先生举旗造反以来,江浙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田地荒芜,十室九空,路遗尸骨,户无人声!
不知先生所谓谋百姓福利在何处?建朗朗乾坤于何方?
而先生占据八州十四县,不先安百姓民生,而掳掠财宝,据殿称王,封乌合之众为将相,掳他人妻女充宫闱。
你手下爪牙,不问贫富,奸淫掳掠,屠戮四方,举大义之旗,行强盗之事。抢广众之财,实私人之囊。其形其为,比奸臣污吏更甚,比水盗山贼更凶!
先生让我拨乱反正,弃暗投明,请教先生,你正在何处?明在何方?”
两军阵前,徐玄生气势如虹,字字如刀,一席话说得方腊面如赤血,无言以对!
起义军本乃乱民一时所集,一时之间,就算天王老子,也没有办法约束下来,所到之处,虽非寸草不生,但烧杀抢夺,在所难免,人家本是要饿死了,才跟着你干这杀头灭族之事,你难道还不许人家抢点吃的穿的?
徐玄生所言虽有夸大之嫌,但确也是事实!所以方腊一时也无从反驳,沉思了一会,才说道。
“将军言过其实了,你所说之事,抑或有之,大势之下,良莠参差,在所难免!
非我僭称王公之号,实部众强拥之,以应天时,至于百姓流离,田地抛荒,也因我义军起事伧倅,人才缺乏,少有英才之辈,替我行政务之能,故遗憾至今!
将军有经天纬地之才,不亚周之伊尹,汉之诸葛,如今我拥数十万之雄兵,坐江南丰腴之地,将军若愿投我,我将委以军国大事,将军何不一展雄才,造就新天下?”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