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城战法汇总(1 / 2)

加入书签

依关羽之计,把俘虏饿了一天,到晚上,依然不给吃的。

李孟羲去巡视俘虏营地,没走到就听到有小孩子哇哇的哭声。

李孟羲顿时就觉得,这个安排欠妥当。

招抚的核心是招抚青壮啊,那些妇孺,尤其是小孩子,本身就没什么反抗能力和反心。

若说消磨俘虏斗志,那小孩子有个什么斗志用得着去消磨。

所以,应该把老弱妇孺单独找出来给饭吃的。

要饿,只饿青壮得了。

李孟羲当时下令,令清查人数,把老弱妇孺都挑出来,开饭。

当粥煮好,李孟羲蹲在一边看着,直到妇孺们都吃上饭了,他才开心的走开。

至于,只隔了十几步外青壮那一摊,管他呢,饿一天死不了。

李孟羲是不是打着哈欠疲惫无比的从俘虏营地离开的。

讲道理,昨夜跟木匠们打造攻城器械,演练攻城战法,他可一夜没睡。

等于两天两夜没睡觉了。

大人们能扛得住,李孟羲还是个孩子呢。

——

火把,厢车,残影。

李孟羲揉了揉困顿的脸颊,用力晃了晃脑袋,把困意驱赶而去。

坐在车厢外,膝盖上放着一个薄的木板,木板上摊着一张大纸,纸很大,比木板大的多。

提笔,李孟羲看着天上的朦胧的月亮发呆了半天。

然后,理清了思路,李孟羲提笔写下。

“攻城战法之蚁附法。

蚁附攻城所赖,一为器械,二为人力,三为统筹,四为激赏。

器械暂熟攻城梯与攻城椎。

攻城梯】,攻城梯最简制法,伐木,一木劈为四瓣,得主轴两副。

而后,于主轴上砍出阶形豁口,再把阶梯卡嵌其上,后用草绳绑刹。如此,不刨不凿,简易至极。

又知,造攻城梯应先看城高,再量梯长。

若梯短,可续。续梯用铆隼结构,坚固且快捷。

关于梯阶,梯阶用方而不用圆。盖因圆柱光滑,脚踩之上,仓促之间,容易滑落。由此又知,剑柄不能用圆形,要么椭圆,要么多楞形,与梯阶同理,圆柄易滑,欠缺握持感。

非只剑柄如此,其他短兵同样如此,圆柄不堪实战。

至于攻城梯宽度对作战的影响,”

写到这里,李孟羲眉头紧皱,抬头看天,努力回想了一下昨夜练习的时候,乡勇们左右两列抬梯的情形。

于是,接着往下写,“攻城梯可宽,不可窄。

至于轻重,非是关键。

攻城椎】

攻城椎为破门之器,制造难逾攻城梯数倍。其最难,在于车轮,次难,在于棚顶。

车轮可取之于辎重车,取现成车轮使用,大大降低工时。

棚顶,为攻城椎重中之重。一要防金汁滚油,棚顶要密,二要防擂木巨石,棚顶要坚,二者缺一不可。

又知,虽不知攻城塔楼、井蘭如何制造,但若需车轮,车轮极难造,一样可取用于辎重车队。

攻城战法】之龟甲攻城梯法】

此法得实战检验,可用。

细则如下:

一,战前准备。

人力协调:义军组织度成问题,高矮前后尚不能主动协调,需额外着力。

盖盾:用方盾盖于梯上,遮掩上方流箭。不用圆盾而用方盾,因圆盾有死角,遮盖不严。

二,战中。

抬梯冲锋之时,若半途有人中箭,因其必已无力再战,故允其自行撤回。

三,及城。

缷盾。

以右侧人松手,盾瞬息全缷于地下。盖因左抬梯之人,右手扛盾,右手力大,梯不易掉。此左右手之异也。

及攻城梯至城下,前部数人举梯靠梯,最前两人举盾扶梯。

后排盾兵一时无法上前,应结龟甲盾阵,以防箭矢。

四,抬梯。

若攻城梯被城头推倒,攻城梯沉重,一人难扶。

若抬梯,至少五六人同力协作。

抬梯时,应举盾,盾正盾城头,遮掩身体,倒走,且不可背对城头走,以致背后暴露箭雨之下。走至攻城梯,抬梯,再搭城。

若攻城梯再被推倒,重复此抬梯过程。

再有,城下若有人中箭倒地,急切间无法撤下,可丢盾覆其躯干遮掩,以保全其性命。此所以,攻城队带盾两面之缘由。”

攻城战法写到这里,李孟羲已经把自己自己个昨夜摸索出的战法写完了,他停笔思索片刻,又清晰的想起关羽的指点的内容。

“盖攻城战重在统筹。

人与攻城器械应两相搭配,非是攻城器械越多越好。

设有兵力两百,攻城梯二十架。

此时,当弃攻城梯十架,只留十架,以确保每队人力充足,不至因人力薄弱而成添油战术……”

“攻城比破阵更难,破阵需重甲精锐之士为锋,登城亦需重甲士。

军中甲胄防御不足,不堪硬战。

作步人甲已是燃眉之急。”

“激赏】

纵人力充沛,器械齐具,统筹得法,然临攻城大战,死伤必重,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