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军中开小灶的意义(2 / 2)

加入书签

杖,对一个伤兵而言,对军队而言,差距就是这么大。

而如果,是一千个伤兵。

有拐杖,则这一千个伤兵,能保持基本移动能力,能省却大量照顾他们的人手。

而没有拐杖,则要加很多专门的人手。

这一来一去,两下差别,就是巨大的人力出入。

这笔账,李孟羲又算到了。

拐杖既然需要,那么轮椅……

想到轮椅,李孟羲有些迟疑了。

他想到,不同于拐杖,拐杖这玩意儿体积小,拉运一车拐杖跟拉运一车长枪,运力没太大差别。

而轮椅,体积太大,对后勤压力着实有点大——用车拉,浪费宝贵的运力,且一辆车也装不了几个轮椅,用人背,背着累人,能背轮椅,多背几十斤粮食不好吗?

再者,拐杖好做,轮椅就复杂了多了。那两个大轮子,有做轮椅的功夫,就能做半个板车了。

而要是说,节省工序和工时,轮椅不做车轮呢?

轮椅的意义,就在于有车轮,有车轮才能动啊。

没有轮的轮椅,就是个椅子。

好嘛,军中哪里不能坐,坐柴火上不行?坐地上不行?坐担架上不行?非得做个椅子背着行军?

总之,轮椅可能有点作用,但,考虑到后勤,做轮椅的意义不大了,再考虑的人工,轮椅的一对车轮,花费人工太多了,从性价比考虑,倒可以把车轮去了。但是,要是把车轮再去了,轮椅就一点意义就没有了。

李孟羲认真想了一下,轮椅没任何做出来的必要。

除非某一天,自己腿脚不好了,骑不了马,而车驾又不方便,还得到处视察军营,那么,轮椅就轻便多了。

到那时,轮椅就得备一个了。就像诸葛孔明的小车一样。

从伤兵营走,李孟羲回去,见到了弟弟。

弟弟手里一串用草穿着的蚂蚱,正玩的开心。

“砖头,你这小脸瘦的,啥时候能吃胖啊。”李孟羲有些心疼的捏捏弟弟干瘦的小脸。

与几个月前相比,弟弟现在衣食不缺,脸上气色好多了,但是,还是瘦的不行。

李孟羲看到弟弟,就想起了军中第三个需要开小灶的人了。

需要有额外食谱的,第一个,是伤兵营,第二个群体,是少量有身孕的妇人,第三个,是弟弟,也得给弟弟吃肉。甚至,军中的那些小朋友,数量不太多,可以想办法,给他们开小灶补充一下营养。

一块肉,吃在大人嘴里跟吃在小孩子嘴里是不一样的。

吃在大人嘴里,顶多是饱了一点。

而小孩子,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每餐多一块肉少一块肉,是大不一样的。

一块肉至于大人,意义只是饱肚而已。

于小朋友,一块肉就能吃了四分之一饱,然后,就是营养充足,长的嗖嗖的,活蹦乱跳的,个头猛长。

一块肉,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就是进了小孩子嘴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