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二十八章 第一版携行具(二)(2 / 2)

加入书签

,李孟羲眼睛亮了。

还在纠结弓箭往哪里放,士兵行军时,刀剑往哪里放,稿席筒就是很好的放兵器的地方啊!

如果是长兵器,诸如长枪,长戈,可以把长兵器的杆给插进席筒里。

确切的说,是插在稿席卷起来之后,稿席的席缝里。

这样一来,稿席卷的很紧,兵器就夹的很紧,掉不了。

虽然枪杆插席筒里很紧,但要是拔的时候,还能很容易,一下把枪拔出来,不至于说拔半天拔不出来。稿席卷没有那么强的摩擦力。

不仅长兵可以如此放,刀剑也可以插席筒缝隙里,就露个把出来,根本不会跑掉,半路遇战一把能把刀拔出,刀鞘就留在稿席里不管了。

稿席很厚实,稿席卷起就是数层,雨淋半天不会透到里边,弓弦怕雨淋,稿席中间有个筒状的空间,是不是能把弓箭卷里边呢?

有了想法,立刻就试。

找来新的一床稿席,一把弓。

弓放在稿席正中,刘备像包饺子一样,小心翼翼的把稿席卷起,把弓包在其中。

最终,稿席卷起来了,卷的也不很,卷在中间的弓也没怎么形变,不会伤到弓,稿席把中间的弓压着,弓也不会掉。

看似,弓的防雨携行,可以塞到稿席里。

但由此而来一个问题,弓塞到稿席筒里竖着放,的确能塞下,但是要拿可不好拿了。不同于长兵和刀剑,都是直不溜溜的,拔下就拔出来。

弓很容易勾挂着,拉不出来的,得先把行囊解开,把稿席打开,才能把弓取出。

这样以来,不利实战。

李孟羲犹豫,不知把弓往席筒放,能行不能行。

如果不能行,弓箭防雨还得另外找雨具。

还有,如果弓是可以卷在席筒里,那弩肯定不行。

弓虽宽,大抵还是个长条形,弩太大,卷不进去。

至于弓用的羽箭和弩用的短矢如何放,就简单了。

箭筒往篓子边缘一插就行,如果怕跑的时候把箭颠掉,就塞一团麦秸问题完美解决。

找来了许多兵器,长枪长戈,刀剑盾牌都有。

然后刘备先把行囊绑,上是篓子,下是席筒,再把一根枪一根戈插到了席筒中,再插了一把带鞘环首刀。

而后,把箭筒塞进篓子里往下戳了戳,再拿来一坨麦秸把箭筒塞住,再拿了几大把麦秸,把装了被子,碗筷,草鞋等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的篓子,塞几把麦秸给塞瓷实。

然后,刘备背起行囊,孩子气原地蹦哒两下。

果然,篓子里的东西不晃,一点不晃。

四周围了一些人,好奇的看刘备背的行囊上,又是插了枪,又是插了戈,还插了一把短刀,宛若是卖东西的小贩,众人指指点点。

刘备放下行囊。

抓起枪杆,一拽,长枪一拽而出,再抓住戈头一拽,长戈一拽而出。

再抓住刀把,轻轻就那么一拔,刀一拔而出,鞘则还夹在稿席里。

刘备不由沉思。

兵器背着,确实比手拿轻巧的多,也比扛在肩上省力的多。

就是有一点,长兵横着,太长了,刃露在一边,容易伤到人。要这样个背法,行军队列只能一字长蛇阵了,或者两列纵阵,一左一右错开。

还有,野外行军这个方法方便,但要是穿村过巷,至狭窄处,兵器横着,不一定过得去。

所以,野外行军可以兵器插在稿席里行进;在经城过巷时,长兵拔出来拿手里。反正插着容易,拔着也容易,顺手就能转换。

与义军旧有行军方法,士兵们行军之时,行囊怎么背,或是包袱背在背上,或是挂在胸前,没有个定法。

携行具若有,就能让全军统一行囊的携带法。

不管被褥碗筷,兵器草鞋,全背着走,如此,一是轻巧整洁方便,二是能省力,三是,东西能固定好,便于奔袭。

李孟羲都能预见携行具普及之后的画面,没有携行具时,军中军士身上的东西乱七八糟,有携行具之后,所有人的行囊,都是背在身后,整齐划一,望之肃然,立刻看着就像正规军了。

第三百二十八章 第一版携行具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