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练训官的仪举要求(1 / 2)
遇到一个想不通的问题,李孟羲权且记下,准备日后寻找答案,而不是听过就忘了。
好早以前,见刘备雌雄双剑剑柄不是圆的,而是奇怪的八楞形,当时不知所以,就记在心里。
没想到,后边做攻城梯时,意外有了答案。
攻城梯的梯阶如果是的圆柱形的,特别容易脚滑,攻城之时,脚滑一下,就多一个人员伤亡,考虑到这一点,当时就把攻城梯改了,把梯阶给削成了方的。
后边再细想原因,原来,核心原理,是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区别。
就如同钱币,钱卷成筒放口袋里,钱卷就跟个小轮子一样,特别容易滑出来,所以钱容易掉。
放在攻城梯梯阶上,也是一样的。
那么,剑柄为何要么是方的,要么是扁的椭圆的,而不能是圆的,答案就在这里。
圆的剑柄,手滑,没有握持感,实战的时候,手感就差。
不怎么懂兵器的李孟羲,自悟到了这一点实战兵器奥义,当时他是很开心的。
有这个很好的经历在前,如今再遇到问题,李孟羲就更不会知难而退了。
说不定哪天,就把这个问题弄懂了呢。
当时弄懂了剑柄,就弄懂了所有实战兵器剑柄的技术关键。
若是哪天,弄懂为什么刀剑火烤会降低强度这其中的关键,说不定,就能弄懂锻造和冶金技术的关键了,说不得李孟羲能再结合所学,一下成为一个厉害的锻剑师呢。
刘备关羽吃完饭,又等了片刻,约莫民夫们也吃完了饭,开始每日必不可少的练兵环节。
刘备亲兵到民夫营一喊,四十青壮,没人拖拉,个个欢欣前来。
军中无聊的不行,去练兵也是消遣。
练兵已数日,进度没有,还是只练口令,集散,对齐,报数,原地踏步与立正,连转向都还没开始,连起步走都没开始。
火把通明的训练场。
照常例,依然是先练两遍集合解散。
“集合!”
刘备高声喊。
新兵们哗啦一下散开。
从口令下达,两秒不到,原地站着的四长排四十人,散的一个不剩。
刘备四处看了一眼。
“集合!”他又令下。
听闻口令,散到四面八方的新兵们,迅速哗啦一片又赶来。
连汇聚连找位连对齐,同时在进行,五秒后,队列齐了。
刘备抱着双臂,于队列前,来回踱步的打量着,聚散如风,刘备满意极了。
“羲儿,你看还有何处不足?”停下,刘备转身问李孟羲。
练兵法是李孟羲的,刘备是帮忙代劳,自然得询问李孟羲的意见。
何处不足。
李孟羲看向刘备,当看到刘备抱着的双臂时,李孟羲知道还有哪不足了。
“玄德公,不足之处,在你。”李孟羲沉声道。
这话说的,有点过分,就像是在说,刘备能力不行一样。
刘玄德气量大,不会计较这一点小的不能再小的事。
“奥?不足之处在我?”刘备不明所以,“还请明示。”刘备身体微欠,认真朝李孟羲拱手一礼。
李孟羲回礼,而后道,“玄德公,你再发令时,应注意仪举。
我问玄德公,军士立正姿势,该如何站?”
立正,刘备回想片刻,答到,“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肩微张,双臂自然下垂,手贴放大腿外侧,双腿并紧,双脚脚后跟并拢,前脚掌分开。”
刘备完美的复述了李孟羲曾讲过的立定站姿的每一细节。
李孟羲点了点头,道,“这便是关键。
玄德公方才令下,双手抱臂,此不妥。
再下令,应站于队列或侧或前,作为训练官,当以军姿站立,站立如枪。
试想,若发令之时,发令官站的歪歪斜斜,更甚者边扣鼻子边发令,边啃瓜边发令,又怎能肃杀起来?”
“故而,作为练训之官,众目窥之学之看之,军士站十分正,练训官就要站十二分正。
前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不正合此时?
练训官站且不直,又如何教队中军士站立笔直?”
一席话完,刘备大为受教,后退半步,朝李孟羲躬身一礼,一鞠而下。
李孟羲正色,同样躬身弯腰,拱手一礼回应。
得李孟羲指正,刘备便知道该如何继续练兵了。
拉了拉衣服,拉了拉袖子和衣领,刘备几步至队列前,跨的一声双脚靠齐,以近乎标准的军姿站立姿势,站立如枪。
而后,刘备就定在那里不动,腿不动,手不动,头也不动,直视前方。
“全体都有,向左对齐!”
刘备声音洪亮,令下,队列中的战兵们,头同时摆向左侧,挪着小碎步,快速调整着位置。
李孟羲有关军事训练的经历,只有有限的几次军训。
能力高低另说,但眼界和见识还真不低。
电视上,各种资讯上,见过的仪仗队和阅军时的队列他看过无数次。
因此,训练队列的能力不一定比得上真正的军事人员,但队列的好坏,他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