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六章 董公,观我阵势如何?(2 / 3)

加入书签

权。

此时,董卓惊怒也。

而后,董卓与我,双方必是一阵剑拔弩张。

待后,我假装退一步,不要兵权,只说要卢师旧部诸将官。

想必董卓此时,为抓大,则能放小,于是,我军可得偿所愿。

此便为,明修栈道。

明面,我欲夺军权。

暗里,我夺军权为虚,接济卢师旧部为真。

此法,要怒董卓,险也。

至于取舍,凭玄德公定夺。”

刘备思索片刻,看了一左一右的关张二人一眼,“就用此法。”

老师所托之事,刘备断无退避的可能。

方略定下。

此计妙在,拿捏人性。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跟董卓说,让董卓教卢植旧部,董卓不允,但如果说要董卓脸兵权,则董卓就愿意把卢植旧部交出了。

因要和董卓针锋相对,为防止董卓怒而走险,李孟羲决定,张牙舞爪,尽展军力,让董卓投鼠忌器,不敢轻动。

然后,纵是吵起来,董卓瞻前顾后,不敢走险。

行进过程中的大军停下了。当日青云山攻山之战时,因为兵力不够,没有足够的兵力假做援军以为攻心之策,李孟羲推迟了攻山战,战前磨枪,硬是临时把民夫拉起来,匆匆排了队列,草草练了行进。

然后,攻山半途,黄巾半山营寨被攻破,黄巾惶惶之际,民夫假做的援军,排着一个个还算整齐的方块阵型,缓缓压来。

关上黄巾一看山脚,以为义军援兵到了,顿时士气降到冰点,黄巾降了。

如果说,早前青云山攻山之时,一切生疏,那么现在,不管是李孟羲,还是义军,再临时拉队列,都熟练的多。

第一,经过青云山那次临战方才整列队形,现在民夫们多了一次经验。

其次,李孟羲刘备关羽几人,当时第一次匆匆拉队列,很多地方没有注意到,但在战后,各处疏漏都总结完善了,有了一套完整的“欺诈”法。

第三,如今军中,第一批四十新兵已经在几天前练好了,这四十人,每人又分管四十,也练了好几天了。

别的不说,能站齐了,比青云山时,能齐十倍不止。

第四,青云山时,义军几千,如今,义军万余,人更多了。

从任何一方面去看,义军如今再用列阵攻心法,效用是当初百倍。

大军停到半道,不消两刻,拉好了队形。

最前的,关羽部,八百战兵。

而后,是新兵,四十个完成了基本队列训练的新兵,再各领四十人队。

共计,千六百人。

这是军中第二部分能齐队列的兵力。

再之后,第三部分,民夫青壮两千多。

这部分是最麻烦的,得派伍长什长过去把人排队,再按个头高低拉好,然后列队列。

伍长什长们带着走个几趟,能稍微齐了。能走齐,就够用了。

再之后,把军中所有长短兵器,全部下发。

短兵,发给列阵时要站在前边的人手里。

长杆,则发给后排的人。

这是因为,按当时总结,“刀盾布前,前可见兵。

长杆或长竹亦或长棍,布后,此因为,其一,后阵远,敌军不能看清到底是枪还是竹棍。

其二,枪阵近则视之稀疏,远则如林之齐,其势盛也。”

因此,从视觉效果来看,枪兵放后排,更能虚张声势。

一切准备妥当,针对董卓布下了攻心阵势之后,大军这才缓缓往前。

任县县城,董卓以县城为本部,大军驻扎于此。

董卓听闻斥候来报,有一支义军领人马赶来,不知人数多少。

董卓没当回事,只当,又是几百人的连弓弩都找不出几张小股乡勇。

两个时辰后,到下午。

刘玄德部接近任县县城时,惊动了斥候,斥候见刘备部人马乌泱泱一片,赶忙又去禀报董卓,说来了一部义军,人马少说几千。

董卓一听,终于舍得挪挪脚了。

官道之上,刘关张三人并驾齐驱,气淡神闲的驻马等着。

在三人身后,预备好演阵的几千人,紧跟其后。

片刻之后,前方大道上,马蹄隆隆,烟尘滚滚。

“哈哈!何处英雄前来襄助,董卓迟迎矣!”

人未到,人声先到。

一队旌旗招展的西凉骑士,为首的一匹高头大马,战马极雄壮,配银辔马金铃,马铠如银。

马上一人,身披甲胄,领挂花锦披风,观之体态胖大,大腹便便,显得有些臃肿。

这便是西凉董卓。

董卓满脸富态,脸上挂笑,看似面善,实则两下会面的瞬间,一双快被肥肉挤没的双眼,便不着痕迹的把刘关张三人从头到尾打量了一番。

董卓毕竟官高,刘关张三人下马行礼。

“见过董帅。”三人拱手见礼。

董卓哈哈一笑,翻身也下马,董卓看着腰粗如桶,翻身下马的动作竟然敏捷。

跨步走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