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擂石克梯械(1 / 5)
昨日攻城战后,攻城梯全留在城下,还未及清理。
沿城走看,从这头,往那头走,走着走着,李孟羲忽然见到奇怪的一处。
眼前有一架攻城梯, 这架攻城梯竟然根本没过壕沟,而是直接从壕沟这头,直接搭到城头上了。
那么大的跨度,梯子竟然还能够的到城头,李孟羲惊讶极了,他没想到, 会有一架长的这么变态的梯子。
攻城前跟木匠们交代的时候,只说了最小尺寸,最大长度倒是没说,让木匠们只要不做短,做长倒无所谓。
到底是哪个神仙木匠,做了这么一架能跨过深壕还能搭到城头的梯子?
这明显可能是一处失误,是有木匠弄错了尺寸,然后做出了超长的梯子。
然后,检查的时候,梯子只要不短,就没问题。
再到攻城队抬着梯子用的时候,又遇到了有急智的百夫长,百夫长看沟太深,又看梯子够长,索性决定试一下,然后直接就把梯子放倒,一试,还真能搭到城头。
好了,现在有第四个破解护城壕沟的方法了——做加长版的攻城梯,直接跨过护城壕沟, 直接搭到城头去。
此不失为一个巧妙方法。
但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 破壕有四法,填土法,盾桥填壕法,壕桥法,以及现在的长梯法。
前三种方法,都属于把壕沟变坦途之法,唯独第四种,则不属此类别。
四种破解壕沟的方法,用其一,就无法再用其二,用填土法,则就不能也不需再用盾桥,壕桥,及长梯法。
同理,若用壕桥,则其他三法则就没必要再用。
那么,长梯法与其他三法,优劣何在?
攻城之时,往城头投放兵力的速度, 是破城的关键,所有蚁附攻城法,最重要的核心,必是千方百计的提高人力投放之速度。
这么一想,可能长梯法投放兵力之速度,有其劣势。
其他三法,变壕沟为坦途,攻城士等于是,走一截坦途,再爬一截短梯。
而长梯法,攻城士要爬长梯子,要从壕沟这头开始,一直爬到城头。
爬梯速度,远比奔走速度慢。
于是,爬长梯投放人力的速度便慢了许多。
故而,若把破壕四法列个优先级,长梯法应是最后优先级。
其他三法都能保证样城头投放人力的速度,独长梯法,人力投放速度慢了一截。
长梯法劣处如此。
细思,长梯法也有其长处,长梯法操作极其简单,若是遇到护城壕沟不宽的小城,攻城梯稍微长个丈余,就能从壕沟这头跨到对面城头了,这就省却了填土,搭盾桥,再做壕桥,等等这些工时。
在时间紧迫之时,直接用长梯法,能节省大量时间。
认真看了长梯一眼,李孟羲继续往下去复查。
往下走去,城墙边的攻城梯,时不时就见到一架坏掉的,这些坏的攻城梯没一架是因为被摔坏的,而是遭受了暴力破坏,是被砸坏了。
所有坏掉的攻城梯,一架一架认真看过,要么是梯阶被砸断,要么就是主轴被砸折,一架比一架坏的严重,损毁最严重的直接就散架了,梯阶散了一半多,就剩两根轴了,其中一根轴还是断的。
等走到最后,到北城角,李孟羲算了一下,一路过来,五十架攻城梯,足坏了十四架,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李孟羲极其疑惑,当日文安县攻城之时,攻城梯坏了没几架,这次倒好,直接坏了四分之一。
难道是,工匠们偷工减料了?
不可能。
文安县时,缺工具,缺木头,木匠们也缺乏制造攻城梯的经验,且当时人手也不足,文安县攻城时所造的攻城梯,质量根本不可能和此次所造的相比。
可为何,攻城梯质量明明更好,坏的却反而多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孟羲,目光上移,朝城头看去。
奥,可能是,敌人是准备充足,石头准备的多,所以梯子砸坏了。南和城是座大城,遭遇的又是张宝部主力,黄巾准备充足也正常。
但一细想,似乎也不对啊,他黄巾储备的石头再多,只能是提高擂石持续攻击的时间,而不能提高攻击的力度。
很简单,虽城大小不同,但都有城垛,文安县的城池,城垛处两个黄巾抬着石头往下扔,一下只能扔一块石头。
南和城虽大,然南和城城垛处,黄巾往下扔石头,也是一下扔一块。
两处攻城之时,城头落石频率,应该是一样的才对。
可细思昨日攻城,攻城没开始多大一会儿,就频频有梯子被砸坏。
当初文安县攻城,梯子坏的可没这么快。
问题看来不在石头本身。
李孟羲仰头看着城墙,眉头紧锁。
既此番多有攻城梯损坏,原因不在黄巾的石头存有多少,那关键又会是在哪?
南和城和文安县城相比,其差异之处何在?
毫无疑问,南和城大,文安县城小,南和城墙高,文安县城墙矮……
忽然就是灵光一闪,李孟羲瞪大了眼睛,他勐地凝神再看向高耸的城墙,然后目光侧望,再看向不远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