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2 / 3)
果真停下行军,开始原地调兵布阵,待他阵势拉好一半,走不能走,退不能立退之时,观察手立刻拿出弓箭,射出鸣镝。
鸣镝啾的一声朝后射出,飞几十步之后,伏兵闻声知令。
说起鸣镝,关羽倒想起了一事。
前夜之时,当时夜发鸣镝下令撤退,当时紧急,却不想,搭弓射箭,一发鸣镝射出,未响。
若不是另有张飞适时发箭,说不得当时得多增许多伤亡。
关羽道,“发鸣镝之时,可数箭同发。如此,万一有箭不鸣,同发三箭,总有一箭能鸣。”
鸣镝算是比较复杂的武器,因制作工艺和品控方面等等不足,鸣镝是有哑火几率的。
而鸣镝用时,又是传令之时,若因鸣镝损坏,发令不成,稍有耽搁,则贻误军情。
所以,发鸣镝之时,数箭齐发,则能提高容错率。
李孟羲恍然,这的确可以。
不过,关羽说可数箭同发,倒让李孟羲想起来了,似乎古代有很多勐人,能一弓发数箭,一下射死数个敌将,勐地一塌湖涂。
李孟羲好奇问关羽,可有一箭数发之神技。
关羽迟疑,说到,“……弓力有限,数箭同发,箭力必不足,鸣镝不求杀敌,数发无碍,铁镞力弱则无用。”
李孟羲点头,他也认为如此,一箭数发,一是,箭力道肯定不足,二是,箭肯定飞不稳,射不准,近处或能一次开弓发数箭,远了肯定不行。
传令手段既然有了,那便挖沟。
士卒们拿着铁锹和锄头在荒草地里挖了深坑,深坑可藏一人。
再在坑上用树枝做棚顶,盖上布,布上盖土,再拿些树枝撒上树叶做伪装,一个极隐秘的前哨便做好了。
使弓手一人携弓箭藏于暗哨之中,稍稍露头,露半个脑袋,便足以近距离观察敌军。
为免暴露,李孟羲又令人找来几丛干的低矮小灌木,就种在哨位附近,作为遮挡。
然后,埋伏的士卒脑袋伸出来,整个脑袋全被灌木挡着,可以从容观察敌情,而敌人却根本看不到灌木后藏着什么。
到此,盯梢的人也安排好了。
除此以外,还有不足。
因盯梢的士卒蜷缩到坑里,如果用弓箭,开弓搭箭身体无法舒展,弓就难以打开。
狭塞空间,弩比弓好用,手弩单手端起就能发射。
所以,每个哨位应配轻弩数张,把鸣镝剪短代替弩失,需发令之时,能立射弩箭,若一失不鸣,可立换弩,另发一失。
最后,众人经过测试,轻弩配鸣镝,轻松飞七八十步,声音足以传令。
李孟羲还担心盯梢士卒安心问题,盯梢士卒这边一发鸣镝,敌军便闻声而知,哨兵离敌军又近,万一敌军追来,孤立无援。
细则再改,改为,盯梢之哨兵,必选重甲士,且哨位里放盾数张。
如此,哨兵急发一箭之后,离百步远,敌军仓促之间纵能立刻定位响箭方位,倾扑而来,百步之远,纵其骑兵前来,也得不少时间。
然后,骑兵追及哨位所在,再花时间用枪把灌木丛一扫而清,然后骑兵居高临下攻击,不过是拿枪拿长兵刀对着哨位里藏着的人一阵戳刺而已。
躲在哨坑里的人,身上穿着铠甲,头上身上顶着盾,上边还有一层树枝和泥土棚顶,重重防护,让敌军骑兵扎半天,哨兵依然不死。
要知,从响箭响的那一刻,伏兵便立刻接到了信号,立刻杀出来了,敌军见大队人马突然出现,还能不能放着大队人马不管而去抓两个盯梢的哨兵,还是未知。
故而,看似哨兵离敌军近,且孤立无援,看似危险,实则很安全。
第一处战场,布置完毕。
抬头看天,阳光刺眼,李孟羲如今是依然不能根据太阳判断时间,他凭感觉,觉得大约上午十点。
既然出来了,就忙完再回去。
李孟羲和关羽和骑兵们,带着繁多的工具,穿过十字路口,继续向前去探查地势测量距离,安插集结点的旗帜。
与此同时,相对峙的官军和涿州军,如前一日一样,官军仍然出寨操练,喊杀震天,涿州军依然是站立不动,沉稳如山。
官军重练气势,重练搏杀,涿州军重纪律,重队列。
昨日,皇甫嵩还想用疲敌之法惊扰涿州军,可昨日涿州军以旗立界,在车阵之前几十步竖下旗界,直接就破了皇甫嵩袭扰疲敌之计。
且,昨日官军群情奋勇,今日,官军众将都不出来了,骑兵也不出来了,似乎是为了节省战马马力。
昨日官军一鼓作气,今日便是再而衰。
其实,若是官军依如昨日一般,大小将官全部出营,骑兵全部出营,然后人马活跃奔驰不止之下,说不得大可能发现涿州军在车阵之后的小动作。
毕竟,涿州军挖的壕沟挖了一日一夜,已经起了一道土坡,今日要再挖,土坡更高,变得显眼许多,凑近一些留心观看,说不得官军就发现了涿州军的阴谋。
然后,便尴尬了。
涿州军的计划是,车阵围困官军三日,这三日之内,要趁此时间空挡,赶在官军之前,把官军行军前路所有沿途优势地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