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七十三章 断水(2 / 3)

加入书签

喝水都不方便。

区区三十来辆马车,让补给变得简单十倍不止。

李孟羲从中看到后勤由专人负责所带来的极高效率。

军中现在没有专门的后勤补给队,军中现在扎营时取水做饭,是由斥候找到了水源地之后,领着各什的伙夫去远处取水。

一什出一个伙夫,军中得出十分之一的兵力。

而要是军中后勤由专门的后勤队来负责,拿取水这一件事来说,让伙夫自去取水,单人徒步数里,取回水一瓮,耗时两刻。

若由专门的取水队去取水,一辆马车,半载拉水可三百斤,满载可六百斤。

马车半载三百斤水,少说等于十五个伙夫的运水量。

且马车速度远快于人,人取水走一来回,马车可三来回。

既,一辆专门取水的马车,等于伙夫四十五人。

十万大军,水车百五十之数,足供全军用水。

李孟羲关于后勤的了解,感悟更多了。

喝着热腾腾的开水,一想着官军没水喝,李孟羲就开心。

发现快速补给队实在是好用,李孟羲觉得这个快速补给队,可以作为正常的后勤方式的补充。

正常的补给方式乃是,人背着运,牛车马车满载着粮草淄重去向目标处运。人背着运的方式,要求低,适用性强,任何时候任何地形都可以人背着去补给;而牛马车辆满载着粮草去补给,优点则是运量大。

快速补给队的优点则是补给快速,速度是其最大优势。

快速补给队速度用于急救某处之时,比如某城已经断粮很久,此时当用马车半载粮草,以最快的速度运粮,只要有粮到,便能解危急。

若是用牛车满载,运的粮是够多,但是速度太慢,不等粮到,满城人全都饿死了。

军中得常备空马车才是,李孟羲觉得。

必须得常备,且必须是马车。

因有遇紧急之时,临时去腾车,临时去找拉车的马,太耽误事了。

必须得有马车备着,马车平日可以装满东西充分利用运力,但装的东西不能是木头,木头腾挪不便,也不能是粮食,粮食腾挪也不便。

马车能且只能拉运容易腾卸的东西,比如几捆麦秸,比如几捆衣服。

且,这些备用于快速补给的马车,最好编在一起,最好跟粮车兵器车编在起。

马车编在一起,自然是为了事情紧急之时,立刻便能把所有马车全召集一起,以达到最快反应速度。

把马车跟粮草兵器车编在一起,则是考虑到,一般动用马车,紧急动用快速补给队,不外乎是快速向某地紧急运送粮草,或是紧急运送兵器,大抵此两种情况。

故而,马车队单独编制,且特意把马车队塞在粮车和兵器车之间,这样前边就是粮食,后边就是兵器,直接两步路,兵器粮草就全搬到马车上去了。

又考虑到有时军情不只是紧急,甚至是恶劣。

比如一支友军兵败逃窜到山里,枯守待援,此时当务之急,固然是赶紧送粮草和兵器去接济。

但只有兵器粮草,可能还远不够。

假设说,恰逢连绵大雨呢,山里根本没办法点火做饭,粮食运去,让人干嚼?

所以,快速补给队还要运送生活物资。

生活物资就多了,得有做饭的锅,得有干的柴,得有升火的东西,得有勺子,得有碗,还得有能在大雨天也能正常做饭的小帐篷一个。

小帐篷锅柴碗勺子这些不用多,但是得有,哪怕只有一套,必须得有。

山里困了千人万人,不送锅碗勺子和干柴,就根本没办法做饭。

但要是哪怕只有一套能做饭的东西,万人一口锅,无妨,只要有,就跟没有是天与地的差别。

有一套能在恶劣环境做热食的东西,就算只有一口锅,一口锅从早上煮到晚上不停劲的煮,能让一万人排着队吃上热食。

如果一天不停劲儿煮东西,还是不够一万人吃,那煮两天,两天吃一顿热饭,虽然不饱,但不至饿死。

两天一顿热饭,撑俩月人死不了。

所以,快速补给队既然有时会用于最紧急最恶劣的军情。

那么,快速补给队就得考虑到所有最恶劣的情况,并且能只靠快速补给队自己便能独立建立起后勤。

最恶劣的环境是,狂风骤雨,冰雹大雪,所以后勤补给队运送物资时必须有扛风扛雨扛冰雹扛大雪的能力。

不然,纵是准备了干柴,往山上一运,到山上,柴已经湿透了,那运了等于没运。

李孟羲思索,军中现在有在狂风骤雨冰雹大雪的环境中把一车干麦秸运到目的地的能力吗?

认真一想,好像没有。

军中防雨的手段,只看见过淄重队的人在下雨的时候用稿席往粮车上盖,结果一场雨过了,粮食湿了大半,幸好是粮草消耗速度快,不等湿粮食发霉,便把湿粮食吃完了。

若在狂风暴雨加冰雹的天气,把一车干麦秸遇到山中……

李孟羲遍想办法,他最终想到的还是桐油。

无他,对大汉防水材料所知有限,李孟羲知晓的防水防雨手段,只有桐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