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试制纸甲(2 / 4)
,桑树树干所造的纸。
匠人将桑纸带来,每种都有数十张。
检查过桑纸质量,李孟羲发现,用桑木木浆所造的纸颜色最深最难看,但纸张质地不输桑皮纸多少,桑皮纸有多坚韧,桑木纸同样有多坚韧。这说明,桑木木浆一样可以制造出极其坚韧的纸张。
唐宋元明等王朝,急切之间要十万桑纸甲,得毁桑树十万株。一株桑树,树干的重量五十倍于桑皮,若用桑木造十万纸甲,只需伐桑两千株。
两千株桑,一县之地足有。
三种纸的最后一种,李孟羲拿起桑皮加构树纸浆混合所造的纸,混合纸浆造的纸乃是三种纸当中外观最好的一种,混合纸纹理很细腻光滑,不像桑纸那么粗糙,颜色也白皙许多。
所剩最后一个问题,桑纸跟桑构混合纸,到底哪个更强呢。
又要开始测试了。
李孟羲找来一根箭头,把纸按在两张矮几中间悬空放置,从高处把箭头自由落体,逐次测试纸张的强度。
经多番测试对比,李孟羲发现桑构混合纸强度比纯粹的桑纸强度更高一些。
考虑到构树这种植物,与其说是树木,不如说的灌木,构树很低矮,枝干纤细。如果说一株桑树皮有三十斤,树干有两百斤,总共有两百三十斤造纸材料,那构树皮三十斤枝干四十斤,总共才七十斤造纸材料。
构树皮远比桑皮稀少,从而,构皮纸产量极低。
受限于构树的来源,混合纸张虽说质量较好,却难以大规模生产。
——
开始造纸甲了,李孟羲拿着桑纸,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准备拿胶把桑纸给粘起来。
比着铁甲片的大小,剪出的纸片比寻常铁甲片大了两到三倍,数百个小纸片剪完之后,李孟羲和弟弟小砖一起,两人拿着毛笔蘸着胶水把纸张一张张的贴起来。
胶有两种,一种是糨湖,一种鱼胶,两种胶水李孟羲都准备测试一下,看到底哪种效果更好。
忙碌着,李孟羲把五张桑纸粘一起,放一边,又把十张粘一起,然后十五张,二十张……直到一百张。
当粘到一百张的时候,李孟羲发现,纸张厚度已经比麻将还要厚了。
发觉粘的过于厚了,李孟羲暂时停下了动作。
转头,看向一旁的小砖,小砖正把一张很大的纸叠成了小小的一块,他还想继续往下叠,结果叠不动了,他使劲了吃奶的力气,用双手去按,站起来用力的按,不管怎么使劲也无法把纸压下去。
“哥哥,”小砖向李孟羲求助,“都叠不了了。”
李孟羲笑了,他拿过弟弟折起的纸看了看,此时他想起一个数学问题,据说,再大的一张纸都无法叠够七次八次还是九次,忘了。
纸张是不可能一直叠下去的。
把纸揭开,李孟羲重新来叠,最终,纸张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经很难再叠下去了。
看来七次就是极限。
计算了一下,一张纸叠七次,是,一百二十八层。
看了看手里叠成了一个小方块的纸,又看了看矮几上放着的粘了一百层的纸,想了想,李孟羲继续用胶水把纸片粘起来,一百层的纸片,粘成了一百二十八层。
这样,同时就有了三种纸块,一种用浆湖粘了一百二十八层,一种用鱼胶粘了一百二十八层,还有一种,重复折叠了七次,没有用胶水,折叠成了一百二十八层。
因为叠纸总是翘起来,不平整,李孟羲不得不拿来锥子想把纸张钻了洞还拿绳子绑起,不钻不知道,拿锥子一试,发现想要用小小的一个锥子把多达一百多层桑纸扎透,那可是极难。
咬牙用尽了力气也没办法把纸扎透,而因为是叠纸,也没办法展开一层层的穿透,没办法,只能先把锥子烧红然后慢慢的往下拧着钻靠热量把纸给一层层的烧开。
昔有钻木取火,今有钻纸取洞。
当终于把纸钻透的时候,李孟羲赶紧拿毛笔滴了几滴水进去灭掉火星。
于纸张而言,拿烧热的锥子钻孔很有用,只是难免会把纸张烧毁。
钻了第一个洞后,李孟羲皱眉看着差点就烧起来了的纸张,有无更好的方法呢?他想。
用火钻纸,如同是热刀切黄油,势不可挡,但是纸张又易燃,很容易把纸烧起。
那,假设说,当烧热的锥子把一张纸烧透的时候,立刻一滴水滴了下去,这就能有效的保护了纸张。
可,这个方法难以实施。
要是有电钻就好了,李孟羲心想,要是有电钻,直接在纸上打洞,方便快捷。
电钻没有,用火加热的锥子又容易把纸张烧掉,不得已,只能选一个另外的方法。
拿来榔头,把改锥当成钉子,哐哐的砸,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砸出了第二个孔。
然后第三个,第四个。
孔洞打完,拿细绳子穿起,绑紧,打上四个绳结,纸张稳固了,不会再支愣着了。
测试开始。
拿绳子把三个纸块吊起,吊在墙上,而后,拿来一架手弩,在六七步外对着纸块射击。
之所以选弩而不用弓箭,这是因为,弩的每一发弩箭力道接近,而弓箭,弓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