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二十四章 洛阳科举(一)(1 / 5)

加入书签

汉末第一兵法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洛阳科举一

四月八日,刘备再一次出现在了大庭广众之下。

于一官府张贴告示之处,在百姓簇拥围观之中,刘备笑问百姓,“众父老兄弟,不知对这科举一事,有何看法?”

人群中,有一混子出声喊到,“你给讲讲!不讲俺怎知?”

人群一阵哄笑。

“好好好,那某便来讲讲。”刘备笑道。

看了看脚下,找了一废磨盘,刘备踩在高处,对四周之人讲解起来。

“如告示上说,科举试才,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那,何为试才?

就比方说,若有一人,菜种的好,可,村人有说他种的好,有说他种的不好,若官府有朝一日想找一长于种菜之人,这人当如何应征为官?”

百姓答说,“这不简单?官府找人,这人前去找上官府不就妥了?”

百姓们窃窃私语,看样子,都认为该是如此。

刘备笑了,“哈哈!诸位岂能不知,官府要是有了好差事,还轮得着咱们百姓?

人当官的,谁家没个三亲五族,人有差事,不把差事安排给亲近,凭什安排你一外人?

你菜种的好,好不好你说了不算,人说不好,你好也不好,人说好,不好也好。

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百姓们被一点而明,都义愤填膺的,说就是如此。

任百姓们讨论了一会儿,刘备说到,“此举用人才,靠官员推举,是好是坏,有才无才,全凭官员一句话,此取才之法,便为当下朝廷取才之法,此便为,察举法。”

言说了朝廷当下,刘备接着又道,“如前所讲,以试取才,何为以试取才?

就比方说,还是这个种菜种的好的,还是官府要找一个种菜好的人为官。

咱不妨,给来求官的人,一人发块地,让他种菜,如此,谁真种菜种的好,一眼分明。

朝廷就不听官员说辞,就选菜种的水灵的那个。

此便为科举,这么说,诸位可明白,这么一法,诸位以为,可称公道?”

“公道!”

“公道!”

“就该如此,这才好!”

……

百姓们踊跃答说。

刘备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形象的说明了科举法的核心要义。

科举法之公道二字,深入人心。

随后,刘备又讲,“告示上所写,不论出身。

这何为不论出身?

乃是,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地域,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亲贵戚,只要想当官,全得下场参试,谁有真本事,谁才能当官……”

“好,说的好!”

“说的好!”

……

刘备话未说完,百姓们便大声欢呼称赞。可见,科举考试不分出身贵贱,同场较量争官的方法,大得百姓之心。

“那,又何为唯才是举?

何为才也?

懂律法,明刑罚,为法制之才,此可为官;

通经典,熟诗书,为儒学人才,此可为官;

知百工,精巧技,为匠作人才,此可为官;

有勇力,善弓马,为勇武人才,此可为官。

国体庞巨,需人才万千,但凡有一才可为国所用者,但凡通律法、农事、工程水利、经学典籍、兵法韬略、弓马勇武、等等学问,但有通熟一道者,皆可参试,能高拔而出者,皆可为官!”

话说的很明白,一应为国所需之人才,只要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就能做官。

百姓们听得眼热,有老农带着调侃的出声问了一句,“刘义士,那俺会种地,可能为官?”

话一出,哄然一片大笑。

刘备朝那老农看去,在哄笑声中,他正色朝老农看了一眼,“好啊,若农事做的好,也能为官啊。

只是,虽说是农事,可要精通农事,可也不易也!

就说,察天时,辨晴雨,可能为?

修水利,治旱涝,可能为?

造农具,教耕作,可能为?

若此皆能,若真尽竭精通,为何不能做官?”

刘备所言,深入众人之心。

围观的百姓们听得连连点头。

百姓们心服,皆认为,虽说自己勤于农事,种了多少年的地,可就凭此做官,还真难。

末了,刘备朝周围拱了拱手,道,“诸位父老,暂且别过,某去旁处看看。”

在百姓目送之中,刘备匆匆朝下一处去了。

刘备离了此一处张贴告示之地,又去了另一处,他依然是向百姓们仔细讲解了何为科举,使百姓们能完全明白科举考试的含义。

刘备深信,民间亦多有人才,因而,他很是鼓励百姓们参试,刘备又在洛阳甚有声望和号召力,若是朝廷开科举,民间不怎么理会,但是,有刘备为科举站台,百姓们对此很热心。

刘备游走于各地宣传不日后的洛阳科举,他每走时,邀百姓到时参试一试,百姓们不管愿是不愿,都答说到时必捧场。

刘备满腔热血,势要给大汉选出万千人才出来,经他一日脚步不停的奔走忙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