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弓弩指挥法,“火枪”夜战术(1 / 3)
汉末第一兵法家第九百二十章 弓弩指挥法,“火枪”夜战术
入了腊月,天寒地冻,大鹿泽分寨,一月一次的合兵演阵再次开启。
军中有战兵万人,两千留守巨鹿城,八千都在分寨。
此次演兵与以往一样,分诸队列,战阵,步,弓,骑三军分演,还有三军并阵演练。
半日后,演阵结束,在演阵所见,战兵们的阵列是越来越齐了。
李孟羲判断阵势强弱的方法只有整齐这一点,也只会整齐这一点。
结束后,李孟羲跟关羽走在营中,他们商议着操练事宜以及其他事务。
走着走着走到了靶场,靶场中,遍地落着箭失,箭失零零散散乱七八糟,有好多士卒正在把地上的箭失收回。
方才演阵时,弓弩队只放了一次箭,弓弩队在步阵之后,朝前抛射了一轮箭雨。
当时旁观,觉得弓弩队队列整齐阵列丝毫不乱,觉得还行。
可现在发现,箭雨射的极其散乱,箭支极其不集中。
李孟羲停下脚步抬头问关羽,“关将军,你说,弓弩隔阵抛射时,该怎么射?”
关羽想了想,“朝上射,还能怎么射?”
“……那又如何使箭雨集中,你看,地上的箭射的乱七八糟,太散了。”
李孟羲想问关羽集中箭雨之法,关羽思虑良久,不能回答。
关羽都不知道,李孟羲就更不知道了。
李孟羲坚定的认为,箭雨是有办法集中的。
在校场,李孟羲召集弓弩手三百人,使其成方阵站立,然后,在阵前用粮食袋子挡了严严实实的一堵墙,完全遮挡住弓弩手的目光,这是为了模拟实战之时弓弩手们列阵后队,视线被前方步阵挡住的情况下的射击条件。
在弓弩手前方,粮袋之后,六十步位置,某个地方数了一百个靶子。
李孟羲指挥道,“往右上角抛射!”
三百弓弩手立时张弓搭箭,弓弩拉响声嘎吱嘎吱响,一阵弓弦震响,箭失嗖嗖的飞了出去。
连续多次射击,三百弓弩手,人发十失,共发三千失。
射完,李孟羲去检查命中情况,结果检查了一番,足足三千根箭,命中的还不到十支箭。
抛射命中率这么低,低到过分了。
李孟羲郁闷的找到关羽,“关将军,看不见啊。要是步阵挡在前边,弓弩手都看不到前边,茫然抛射,射的太乱了。有无改良之法?”
关羽抚须沉吟,他看着校场上四处散乱的卷箭,思索道,“若是有地势,弓弩手站在高处,不难看见。”
李孟羲提出反对意见,他皱眉道,“有地势固然很好,可若无地势,又该如何?”
问题很简单,问题不过是,弓弩手视线被前边的阵列挡住了而已,关羽皱眉想了良久,“要不,稍散阵势,人站稀一点,后边的人就能看见了。”
李孟羲想了想,摇头,阵势散了容易被人家击溃。
退而求次,关羽又想一法,他说,不必阵势皆散,可于一个个百人队之间留下缝隙,弓弩队百人长站缝隙之中负责观敌指挥。
这个方法好了点,但仍不妥。
激烈的大战中,阵势一点缝隙也不能有,稍微留点缝隙都可能落败。
问题进入死胡同了,正这时,一骑回营斥候从面前经过。
当看到斥候的时候,李孟羲和关羽突然灵感来临。
“骑兵!战马!”
两人不约而同的突然看向彼此异口同声的出声说到。
太默契了,两人不由得笑了。
步兵与步兵之间,前边严密的步兵阵势是肯定会遮挡后边的弓弩队的视线的,这是个无解难题。
但,跳脱于步兵之外,问题就解决了。
战马高出步兵不少,在马背上,直接能越过阵列阻挡,一下能看到对方阵势那里。
视线问题直接解决了,李孟羲牵来一匹马,他爬到马背上,再次开始测试。
还是那三百弓弩手,还是前边堵着道墙,啥也看不见。
“听我令,右上角,射!”
士卒们弯弓就射,箭雨嗖嗖抛飞出去。
李孟羲在马背上,他有高度优势,他看到,士卒们漫撒出的箭雨离靶子相去甚远。
“往前一点。”李孟羲指挥着。
随着他出言提醒,士卒们放远了射界,把弩抬的更高,把弓拉的更开,又一波箭雨嗖嗖飞出去。
在李孟羲的视角,他看到一蓬黑压压的箭雨越过靶子的所在,朝远远的位置去了。
靶子就六十步远,这一下射到百步外了。
“……再近一点,你们射太远了。”
弓弩手们再次得了李孟羲的吩咐,他们这回放陡了弩,收了张弓的力道。
嗖嗖嗖。
又是一波箭雨,这回,又过了,这回射的又近了。
“……稍微再远一点。”
嗖嗖嗖……箭失仍是漫射,仍然离靶子区域相去甚远。
“再远一点。”
嗖嗖嗖。
“再近一点。”
……
“偏左了。”
……
“又偏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