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零九章 残甲的幸存偏差(2 / 3)

加入书签

,然其仍是宝贵铁料,将之投入炉中熔炼一炉,得到的铁料可打造大量兵器。

一副好的铁甲用铁在二十斤朝上,而兵器远比铁甲轻盈,一把枪头不过二两,一把短刀尚不足三斤,也就是,一副铁甲抵十把兵器的铁量。

残甲就算拿去卖铁也能卖不少钱,刘虞作出的卖价是,一车残甲给一万钱就行,这细算下来,连铁价都抵不上,就这,刘虞还自感有所亏欠巨鹿友军。

李孟羲按比白菜价还便宜的价钱从刘虞买到了大量残甲,假设残甲有一千领,一千领残甲全部拆解出来,所有完好甲片加起来最少等于五百具十成新的好甲。

占了大便宜的李孟羲兴奋不已的去破烂堆里翻拾着,他要检查这些残甲的质量。

一通忙碌,翻了个底朝天,李孟羲将从不下百具残甲上拆下来的甲片,拿到一起一看,意外的发现,这些甲片的质量在平均线以上,也就是,这些破烂不堪的残甲普遍是那些质量良好的甲胃。

这倒有趣了,这与事先猜测的不同,事先以为,自然是劣质甲更容易损坏残破,因此残甲当中必然多是劣质货居多,平均质量必然低下。

然而事实却与之相反,残甲的平均质量竟然相当好。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的原本故事讲的是,科学家们统计战机的中弹分布,发现中弹多处于机翼位置,所以认为应该加固机翼。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机翼不仅不是紧要位置,恰恰是不那么重要的位置,机翼中了这么多弹还能飞回来,证明机翼受损对飞机影响比较小,而那些真正要害受到攻击的飞机,却飞不回来了。

同样道理,铠甲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残损?自然是在激烈交战中容易残损,厮杀越激烈残损越严重。

这便是了,越精良的甲胃越容易陷入到激烈厮杀当中,也就越有可能严重残损,那些低质量的甲大抵是很难挺到激烈厮杀环节的。

那些劣质甲挨上一箭,箭头直接洞穿了甲胃,士兵死了,甲胃连着死尸一同就掉线了,而此时,整个劣质甲胃整体只有一个箭孔,残损的甲片不过区区数枚。

那些精良甲胃,被射了一箭,箭失无法洞穿甲片,一箭之下,只变形了几块甲页,士卒得以保全,然后,士卒再继续投入厮杀,因为甲好,挨了一刀,未受伤,挨了一枪,还是仍未死,甲越好,承受攻击的次数也就越多,到最后,越好的铠甲反而会变得越是破烂。

到战后打扫战场,劣甲被一箭洞穿,铠甲整体完好,只损坏了区区几个甲片,而精良甲胃被箭射,被刀砍,被枪刺斧剁,经历了繁多攻击,最后难免变得破烂的如同垃圾。

这就是甲胃的幸存者偏差所在,残甲多是精良甲胃,那些劣甲都挨不到激烈厮杀的时候。

李孟羲明白自己捡到了宝了,捡到了巨多的优质甲片,意味着很快便能有一大批质量优异的新甲诞生。

未做丝毫耽误,李孟羲立刻调动军中人力将所有残甲全部拆卸出来以作后用,人力众多的优势在此刻发挥的淋漓尽致,军中有充足的人手,给一人一套残甲,士卒们有剪刀的用剪刀,无剪刀的用刀具乃至用牙咬,堆积如山的残甲迅速被处理成零散的甲片。

一筐筐大小参差的甲片送达之后,开始了第二道工序,由人工将甲片经简单的分拣之后,基本可确保甲片的大小可一致,对于结构宽松大有余量的扎甲来说,甲片只要大小差距不太大,就不影响编制。

巨鹿军有独有的软扎之法,借此法可编制出覆盖面积极大活动性良好的步人甲式,李孟羲预备以最快速度把所有的甲片全部编制成甲,到这一步,他数了数军中甲匠的人数,区区三十。

在这天之前,本还觉得,带多达三十个甲匠会不会过于多了,因甲匠不同于铁匠木匠等匠人,铁匠木匠适用范围广,性价比高,甲匠则没有那么宽泛的适用性,因此性价比较低,携带大量甲匠得不偿失,所以只带了少量人数。现在事到临头发现,全然错了。

军备概括起来,兵甲二字,兵是兵器,甲是甲胃,兵器维护简单,只需注意防锈并时时研磨既可,铠甲的维护则就难了。

在特定场景,假设需要一日时间将数十万个甲片制作成铠甲,这需要多少制甲匠人?扎甲的优点在于其制作和维护很方便,扎甲各部分可分开来做,匠人们各负责编一个部件一日时间足可把一套扎甲编成。数十万甲片一日成甲,所需要的熟练甲匠是,大几百人。

考虑到,甲匠适用性不高,大量携带甲匠不是太好选择,又鉴于,编甲这项技艺不同于铁匠木匠技艺需长年累月学习,编甲学习成本低学成快,就使得,可以将之设置为士兵们的辅助技能,让每个士兵都掌握基本的编甲技术,平日里,士兵们铠甲坏了自己能做简单维修,铠甲不合身了自己能改,万一遇到像今次这样有大量缴获时,士卒们人人会编甲就有足量人力可用,就可以一日之间所缴获的大量甲片制作成战甲。

以培养士卒编甲技能的方式替代大量专职甲匠,此法可行。

另有另外的问题,李孟羲发现,眼前不仅是缺熟手甲匠,竟然还缺绳子。

编甲需要又细又韧的绳子,军中储备的绳子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