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最后一步,以攻待守(1 / 3)

加入书签

天将明,关羽找来,说天再有一个时辰该亮了。

李孟羲抬头看天,在他看来,夜空仍是黑漆漆的不知时辰。辨别时间这件事总让李孟羲郁闷,这么长时间了,他仍未能掌握抬头看一看天就确定时间的本事,已不止一次在想,要是有钟表多好啊。

将近一夜忙碌,防线几乎摆成了,只是四下一片漆黑,无从整体查看成果。

天很快就要亮了,在这最后的时间,李孟羲与关羽,张飞,还有巨鹿军其他将领一同商议天明时作战方略。

当下情景是,情报上有一定不足,既未知渔阳城中有敌军多少,亦不知敌军在城中囤积了多好粮草,渔阳城的城高沟深详数如何亦未能知晓,这如果要是去攻城,关键处一概不知,风险极大,所幸,攻城并不在巨鹿军的作战计划当中,巨鹿军所求只是贼困敌城困死敌军不战而胜,城池知与不知不那么重要了。

夜里布下的车阵大概够用了,说来,车阵合围战术至今只用过两次,一次用在围堵皇甫嵩之时,一次用在今次,这两次都未有实战,根本无法实际验证车阵的封锁效果到底如何。

依前次经验,反正当时义军把车阵围着官军营寨团团围起之后,把久经沙场的老将皇甫嵩吓得丝毫不敢妄动,以此想来,若渔阳城守将也是知兵之人,见了浩荡车阵,当也会吓得不敢妄动。

但,万一呢?万一敌军守将是个傻逼呢?敌军守将根本看不到巨鹿军车阵的厉害,愣头愣脑的冲出来想破围而出,又该如何?

虽然,于战术来讲,敌军弃城不守硬要出城强冲车阵,这是极好的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机会,但是,于巨鹿军而言,这战机虽好,却不是最好。

车阵仓促一夜围成,整体还比较粗疏,防御尚未加固,壕沟体系也还未开始布置,此时乃是车阵最薄弱之时,敌军若趁此时冲杀出来,巨鹿军将少不了大量伤亡,要是再登上些时日,都不需等上太久,哪怕只需两三日时间,两三日时间,足够在车阵前挖出一道小小的壕沟,有了壕沟,哪怕壕沟并不宽大,立能使车阵的防御力数倍提升。

巨鹿军的车阵已经立下,随着时间推移优势将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与日俱增,如此情景,能拖下去何不拖下去,能避战何不避战。

李孟羲想明白了,不怕敌军知兵,就怕敌军是傻逼,敌军将领若是傻逼,他真敢不管不顾的直接冲杀出来将给巨鹿军造成不小麻烦。在此刻,李孟羲由心感慨,狭路相逢,勇者胜啊。勇气于战争是重要因素。

来日的战略目标明晰了,首要解决的是,要想办法使得敌军不敢出城作战,这就涉及到,慑敌之法。

巨鹿军别的战法或还不完整,不成体系,但要说到慑敌之法,巨鹿军可有一整套慑敌系统。

众人就慑敌之法展开讨论,关羽目视众人,抚须言道,“待明日天明,城中敌军见我车阵森然,必满城皆惊。

诸位以为,敌惊乱之下,当有何举动?”

李孟羲略作思索,皱眉道,“骤然遇惊,胆弱者欲藏欲逃,胆盛者相峙,胆气再盛者,先惊后勇,勇气逆激之下,当怒然决死拼杀。大抵此三者。”

听李孟羲所述,关羽微微颔首。

李孟羲接着又思索着自语道,“敌若胆弱,欲藏或欲逃,或欲相峙,皆中我下怀,而唯独,敌若胆盛,绝境反扑而出,于我不利。”

“…所以,”李孟羲心中呢喃一句,他盯着面前跳跃的篝火,目光微动,眼中若有所思,“实则只需防备敌军胆盛之情形,可,计将何出?”抬眼,看向关羽。

关羽目光扫过一圈,沉吟了下,谓众人道,“我计如此。

某思之,待天亮,若我军只守车阵,则敌军天亮见之,或胆不盛,不敢出城,或胆盛,倾兵扑杀而出,敌军出之可能,十之;

而若,不待敌军出,我军先领兵马威逼城下。此时我军主动逼攻,敌军应对则成,敌要么胆气不足不敢出与对峙,只敢龟缩城中,要么,面对我军逼攻,敌军出与对峙防守,此时,敌军扑杀而出之可能,转变为对峙防守之可能,车阵遂为安稳。”

不知别人听懂没有,反正李孟羲是完全听懂关羽的意思了。关羽意图以攻代守,简单来说,是这样,巨鹿军若只是防守,那主动权就在敌军那里,敌军可以选择出城突击,亦可以选择龟缩防御,但要是巨鹿军主动进攻,主动权就在巨鹿军这边了。

巨鹿军兵马已威逼城下了,敌军就看着办吧,看看是出城对峙防守,还是龟缩。

敌军从主动变成被动,敌军的主动态势是倾兵突击,被动态势则是出城对峙与城头成犄角之势以防御,敌军的被动防御对巨鹿军的车阵没有一丝一毫的威胁,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是一招化被动为主动的策略,堪称巧妙。

大的方向被关羽的妙计解决了,剩下的,就剩细节了,众人群思群策的商讨慑敌之法。

慑敌之法,乃制用五感。

所以由五感出发,于听觉,脚步声,战鼓声,喊杀声,兵器碰撞声,箭失飞射声,都是可以利用起来威慑敌军的方法。

于听觉一项,于脚步声,李孟羲决定明日在敌军城下的时候,令军中士卒一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