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稳步发展(1 / 2)
一场漂亮的突袭战,暂时震中了高丽,为扬威军赢得了后方的稳定,也获得了一个粮食药材供应基地。
之后,陆诚并没有过多停留,直接带兵返回了辽南。
之后的一段时间,扬威军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搞发展上。
自从今年开春之后,陆诚就下令在整个辽南地区开垦荒地,并根据土地情况,广泛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农作物。
就在陆诚带兵进入高丽之时,辽南地区的玉米也开始收获。来自后世的优良种子,在东北的黑土地结出了饱满的果实。
随着大量的粮食进入各地仓库,整个辽南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还可以储存一部分粮食作为战备物资。
粮食是一切发展的物资基础,没有粮食就无法吸引留住人力,也就无法保证各项建设的进度。
想要养一支完全脱产的专业性军队,也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粮食剩余。如果普通百姓收获的粮食仅够自家吃,无法供养军队,就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别处运输粮食,成本就太高了。
等玉米、土豆、红薯等各项农作物全都收获完毕之后,辽阳那边的鞍山铁矿也开始加紧开采。
东北这片土地上,各种矿产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这也为扬威军的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保障。
有了充足的钢铁,就能制造出优良的武器,就可以造出火炮这种大杀器。
在陆诚的指点之下,轰天雷凌振已经开始使用最合适的比例制造黑火药,并利用工坊最新生产出来的白糖以及鸡蛋清,搞出来了颗粒状黑火药,大大提升了黑火药的燃烧效率和爆发力,也让一些土制火器拥有了更强大的威力。
有了这些强大的火器配合守城,金军再来进攻城池,就只能碰个头破血流,无功而返。
当然,在发展经济、军事、民生的同时,陆诚也没有忘记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教育。
在这个儒学兴盛,程氏理学开始盛行的年代,想要拥有一批好用的人才,还是要自己培养。
至于那些已经被儒学、理学影响的读书人,还真没多少经世致用的人才,大多都是“满腹经纶”的空谈家,嘴强王者。
其实,早在陆诚刚穿越到这方世界,并开始经营陆家庄的时候,就有意收养了许多孤儿,并在庄子上办起了特色私塾,在教学生认字读书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一些基础知识。
经过六七年的发展,如今也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学生,为进一步的教育和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和《绣春刀》世界的起点基本一致,都是从辽南地区开始经营第一块地盘,但扬威军和当初的辽东军情况并不相同。
当初的辽东军,头顶还有辽东经略,背后还有大明,做很多事都要遮遮掩掩,即便是在自家地盘上,也要防止锦衣卫的渗透。
如今,扬威军属于自主创业,没有顶头上司,没有任何约束,在自己的地盘上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自由度更高。
故而,陆诚直接在辽南地区兴办新学,摒弃以前那些没什么用的四书五经,只教孩子们语文、数学、地理知识、自然科学等。
反正辽南的大部分百姓都被辽国统治了那么久的时间,一直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也都是一片白纸,相对更好引导。
当然,在教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教育也必须落实到位。
只不过,这个思想并不完全是当前的三纲五常、忠君爱国,也不完全是后世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是陆诚结合自己未来所需,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制定出来的一套思想教育。
有过一次造反当皇帝,上位当球长的经历,陆诚做起一切都是得心应手,还能根据过往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
就在陆诚经营辽南的时候,梁山人马也在积极活动,一件大事的发生,也让梁山彻底走向了朝廷的对立面。
说起来,这件事还和柴进柴大官人有关。
想当年,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一生神武雄略,几乎是五代时期最有可能完成一统大业的皇帝。只是在为仅仅六年便英年早逝,辛辛苦苦做的一切,因一场“陈桥兵变”,最终给赵宋做了嫁衣。
宋太祖赵匡胤靠着欺负孤儿寡母得了天下,为了赢回一点名声,并没有对柴氏一族赶尽杀绝,还给了对方丹书铁卷。
江湖上闻名的小旋风柴进,正是那后周柴氏皇族后人。
不久之前,那高俅高太尉的亲戚仗势欺人,想要霸占柴进叔父柴皇城的豪宅,柴皇城因此被活活气死。
柴进上门想要提及自家叔父讨回公道,却不想跟在身边的李逵直接砍了那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
高廉得知情况,直接让人抓了柴进。
李逵返回梁山报信,梁山人马中有不少都受过那柴进的恩惠,自然不会对柴进坐视不理。
于是,梁山兵马倾巢而出,攻打高唐州,解救柴进。
高廉在高唐州外摆下诸葛亮当年传下来的八卦阵,挡住了梁山兵马,梁山军师吴用只会坑蒙拐骗,耍阴谋诡计,自然不会破那阵法。
于是,宋江紧急派人请回了离开梁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