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青唐扫荡计划(1 / 2)
说到青唐,就不得不说到熙河开边,也就绕不开王韶王厚父子。
曲折多变的过程不必多说,只说结果。
王厚最终算是成功了,青唐大大小小的羌人势力归降的归降,消灭的消灭。
崇宁三年(1104),克湟、鄯、廓三州及河南等地,计招降到首领二千七百余人,户口七十余万,前后六战,斩获一万余人,开拓疆境,幅员三千余里。
改青唐为西宁,青唐城也成了大宋的西宁城。第二次设立陇右都护府,管理青唐吐蕃部众。
大观二年(1108)年,“师逾青海至节占城,地辟青唐之外”,将西北疆域伸入塔里木盆地的且末县,连黄头回纥都归降。
熙河开边,可以算是北宋最辉煌的战绩。
熙河开边的最终目的当然是形成对西夏的包围圈,灭亡西夏。
为了能够稳定河湟局面,彻底斩断西夏伸向河湟的触角。
政和五年(1115年),赵佶诏令童贯领军兵发湟州北攻西夏。
宋夏两军于古骨龙城激战,在宋军持续不断的打压下,西夏因寡不敌众大败。宋军随即占据了古骨龙城,并斩首夏军三千级。
此战之败,西夏势力基本被逐出河湟地区,“唃厮啰之地悉为郡县”。
至此,宋军可以说彻底稳固了河湟之地。
此后数年,大宋与西夏的战争持续,双方互有胜败,但西夏始终无法改变大局上的劣势,被宋军形成包围之势的西夏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可惜,时不待我,此时东北大地的金国已经崛起。
宣和二年(1120年),大宋与金缔结海上之盟,开始联金灭辽。
西夏也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
历史上,由于北宋被金国攻灭,灭亡西夏的大计也就付诸东流。
随着赵素的横空出世,金国两次南下的计划被挫败,两国暂时停战。
他理所当然要继承熙河开边的初衷,继续灭亡西夏的大业!
眼下,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
只剩下一个小小的隐患,那就是青唐地区反反复复叛乱的羌人!
这几年由于大宋忙着对付金国,抽调了大部分西军,羌人趁机反叛,陇右都护府名存实亡,黄头回纥也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所以,赵素需要在大宋全面展开对西夏进攻之前,派人去解决这些墙头草!
因为一些大势力的吐蕃人已经被灭,反叛的都是一些小势力,兵马最多不过一两千,少则数百。
再者,赵素并不想打草惊蛇,所以不打算派大军前去。
他的计划是派一小股骑兵去扫荡一番,神不知鬼不觉地清除这些障碍。
如此一来,这就成了一次风险非常高的行动。
一旦被包围,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赵素当然不舍得推荐韩世忠和岳飞等人,所以他一直没有对赵桓提及这个扫荡青唐的计划。
如今刘光世和张俊“送上门来”,还死缠烂打,他便拿出了这个计划。
两人不接受,那就走,他也懒得和他们纠缠。
两人接受,就看他们的运气好不好了。
如果成功了,他不介意给他们一次机会。若是失败,世间不过少了两个老六,不见得是坏事。
听完赵素的话,刘光世犹豫了。
他现在已经是河东运转使,就算是为将,也应该是一路主帅才符合他的身份。要他去当区区一千骑兵的主帅,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张俊却毫不犹豫道:“国师,末将愿往!”
他很明白自己与刘光世不能比,无论是出身还是战绩,亦或是如今的身份,所以他必须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在没有大牛可以巴结的时候,他只能拼命。
赵素欣慰道:“很好,张将军,贫道马上就向官家推荐你,你且回去做好准备!”
“喏!”张俊激动地对赵素行了一个军礼。
赵素端起了茶杯,两人不得不告辞。只是一个一脸兴奋,一个一脸泄气。
出了国师府,一个径直回驿馆,擦拭长枪盔甲;一个径直去了李纲府上,继续争取机会,或者说是投机取巧。
当天,赵桓便下了诏令,封张俊为侍卫马军统制,带领一千骑执行横扫青唐反叛羌人的任务。
接到诏令的张俊也不耽误,当晚就带着亲随出了汴京,一路向西,往秦凤路狂奔而去。
驰骋在官道上,他豪气万丈。
他出身贫寒,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弓箭手开始,一刀一枪拼到了这个位置。
如今,不过是再拼一把罢了。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一定可以拼出一个荣华富贵来。
历史已经改变,他的命运也在这一刻改变。
没有了赵构,他失去了巴结的机会。多了一个赵素,他坚定了再次拼命的决心。
张俊,打响了灭夏的第一枪!
经过一周左右的明争暗斗,在紫宸殿的大朝会上,赵桓终于公布了灭夏之战最终的将帅人选。
中路主帅依然是侍卫马军副指挥使,建武军节度使王禀,无可撼动。
不过他的麾下多了一个副帅,赫然就是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