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章 学针线(1 / 1)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日子,韩昭昭果然听她奶的话,不再往山上跑了。

消停的在家休息了两天,一天睡大觉,一天帮她奶铺被里被面,做棉被做棉衣。

要说这时代的妇女是真不容易,一天到晚手里就没个闲着的时候。

不说农村的女人了,就说她奶,和男人们一样的按时上下班。

男人们下了班往那儿一坐,泡上壶高沫儿,卷上根烟卷(juan)儿就开始吞云吐雾,跟个大老爷似的坐等开饭。

而妇女们下了班先钻厨房,嘁哩喀喳一顿忙活,又得烧水又得做饭。

做完饭还得跟服务员似的,擦桌子抹板凳,端盘子抱碗,一样一样往桌上摆。

男人想喝酒,你得给他倒上放到跟前儿。要是冬天,还得用温酒壶提前给烫热乎喽。

男人孩子们开始吃饭了,女人们才忙的差不多上桌。

男人和孩子们吃完饭把碗往前一推就下桌,该出门吹牛的吹牛,该出去疯玩的疯玩。

有闺女的还能帮忙收拾收拾桌子洗洗碗,没闺女的就只能女人自己干了。

干完厨房的活,手里还不能闲着,不是纳鞋底就是搓麻线,要不就是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反正家里家外全是活,不到实在干不动,是绝对停不下来的。

就像韩奶奶,虽然家里人口少,也没一大家子等着她伺候。一个月只休一天班,家里却还是有一大堆活等着她干呢!

首先,做棉被棉衣都是她的活,明面上,韩昭昭还不会干这些细乏针线活。

其次,老太太还得出去找人打听着买粮食,韩昭昭还小,她出面,很难取信于人。

要说,老太太出面,效率就是高!

天不亮她老人家出去转悠了一圈,不到七点钟回家,偷偷跟孙女说,已经定好了两百斤粮食。

只等天一黑,带着钱直接去见面秤粮运回家就行了。

吃了早饭,老太太在院子里扫干净地,铺了两张秫秸席,用湿抹布擦了擦,祖孙俩把浆洗好叠整齐压的板板正还的被里铺上。

又铺好棉被套,最后铺上被面,就开始缝被子了。

韩昭昭在旁边管着纫针,她奶管缝。

老太太先把四个边包起来,然后才开始顺着被面的花纹缝趟趟。

包四边和包四个角比较细致点儿,老太太边缝边跟孙女仔细讲解,却没让孙女动手。

等边和角都封好了,老太太开始放权了,让韩昭昭缝另一边,祖孙俩对向而缝。

“左手垫在被子下面,右手持针,下针的时候不能直上直下,要斜着下针,斜着上来,把被面、棉花、被里缝到一起。

对,注意针脚要尽量整齐,大小要一致,左手虚虚的托被,心里要有算计,针会打哪出来,要提前挪开手指,别扎了自己的手。”

老太太教得详细,韩昭昭学的认真,祖孙俩个做被子,速度还是挺快的。

又是刚打好的棉套,不用一点一点现絮。一上午不但做完了两床被子一床褥子,连棉袄的棉花都絮好了。

吃完午饭,老太太继续做棉袄,这活韩昭昭没动手,她还不能这么聪明,啥啥不学就会,那样很吓人的!

她奶也不让她离开,老太太干活,让她就搁旁边看着。

老太太絮完棉花,上面铺上张旧报纸压实,就开始卷前襟和袖子,然后从后片掏出来展平整理平整,再把报纸掏出来,就可以缝了。

缝棉袄,要先缝前片和后片,次缝两只袖子,最后缝领子。

棉袄缝完,还要缝盘扣,这也是个细乏活,针脚要特别特别小,缝完一眼看去看不出针脚来才算过关。

韩昭昭:这盘扣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耽误工夫,要她做,直接给上拉链!

要说做棉袄和棉裤,韩昭昭小时候学过,但后来全都是买着穿,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过脑子里还有印象,学起来也不难,想是这么想,但现在给她个棉袄,她还真不敢下手。

这活儿太细致,一个人一个手头,有一点儿不点对,做出来的棉袄上身一穿就不合身。

乍一看是没啥不一样,穿身上才能感觉出不一样。

合身的棉袄,伸胳膊弯腰都得劲,不合身的棉袄穿身上,不是胳肢窝卡,就是捆得慌,瘦了容易开缝,平时活动也受拘束。肥了漏风不暖和。

韩昭昭自忖,现在她的手艺还拿不出门,有她奶在,她决定就先不动手自找丢脸了。

“今年没做新衣服,就先不教你裁剪了。

等明年的,你长这么快,明年肯定得做新衣服了,到时候奶再教你裁剪。

你现在,还是多练练针线。细乏活不能做,赶明儿抽空,我教你缝袜子。

袜子藏在鞋子里,好看难看无所谓,今年冬天,你就在家多缝些袜子和鞋垫吧!”

老太太一句话就把她冬夫的活给定下了,这韩昭昭能干吗?

针线活太细致了,多浪费时间呐!她可不爱干。

“奶,咱家就咱祖孙俩,缝什么袜子?现在百货大楼有卖洋袜子的,咱去买来穿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