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1章 报纸上的喜报(1 / 1)

加入书签

韩昭昭严肃的表情让大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纷纷点头表示以后会注意。

小三子想起之前在农村的经历,感慨地说:“昭昭说得对,在乡下的时候,我听说了很多家里人舍不得花钱,也不重视,硬生生把急症拖成重症,小病拖成大病,把亲人给耽误死的事儿。”

这时,牛小芸突然冒出一句:“昭昭,你这么厉害,以后会成为名医吧?”

韩昭昭摇摇头,“中医知识博大精深,我这才读了几本医书?别说成为名医了,能学会面诊、独立切脉开方,我就很满足了。

不过,我不着急,一天学一点儿,每天都是进步,来日方长,我会努力的。”

她心里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中医,首先能够自救,然后惠及更多的人。

几天后,学校开学了,同学们聚在一起分享假期的趣事。

有人说起了农村的艰苦生活,还有人提到了那位受伤的同学。

小三子几人,看到同学们的皮肤像蛇褪皮似的慎人晒伤处,很庆幸有韩昭昭的芦荟凝胶,大家的晒伤才能好得这么快。

而且还因祸得福,享受到美容的乐趣。当然,这乐趣只针对牛小莲。

小三子和牛小民很是无语,他们万万没想到,黑小子秒变小白脸,自己竟然惨遭同学们的嘲笑。

正当他们恢复了夜晚出城捉蝎子活动的时候,关老爷子又上门了。

“昭昭,来,帮关爷爷读读这几张报纸。”老爷子带来十几张报纸。《XX日报》、《京晚报》、《京青年报》,嗬!都是影响力很大的报纸!

“老喽,戴上老花镜也不中用了。听说有些省市麦收大丰收,你给我念念,我们也高兴高兴。”

韩昭昭心里一惊:大跃进这股妖风刮起来了!

“喜报:六月八日,河南省xx县红星农业社六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两千五百八十六斤!”

关老爷子毫不意外,老神在在,“念下一篇!”

韩昭昭:“这是高产吗?这是高高产吧!看来,今年全国人民都能吃饱肚子啦!”

“难说!”老爷子摇头。

“重大喜讯:六月十二日,河南省前进县前进农业社,三点八亩小麦大丰收,亩产达到了历史最高,三千六百九十三斤。”

关老爷子捻着下巴上稀疏的短须:“嗬!还占了个三六九的吉利数,厉害!”

韩昭昭作惊喜状:“不得不说,这个产量更高,三千多斤麦子,铺地里也得厚厚的一层!”

关老爷子:“在找找下面的,看看还有关于麦收产量的吗?”

韩昭昭又仔细翻找,又给找出来一篇,“捷报:六月十三日,湖北省××县××社卫星实验田,小麦亩产四千五百六十斤!

咳!这还有个同县的,××社小麦实验田,亩产四千八百六十七斤!

我靠!关爷爷,您看,这还有照片呢,这麦垛真大真高,平铺在地里,应该比长在地里还要高!

我咋看着不太靠谱呢?人家这麦子咋长的?不是说庄稼种太稠不通风,容易长虫子生病不结粮食吗?”

关老爷子脸沉如水:“谁知道?报纸上是不是说实验田的产量?”

韩昭昭:“是,湖北省的实验田!是不是南方地比北方肥?

吆!这还有呢!七月七日,河南省××县××镇××农业社,二亩小麦首创亩产七千五百六十斤的新记录!

这还有,这还有,七月八日,江省××县××农业社试验田稻谷亩产九千九百九十九斤!

哎呀妈呀,这产量高不高咱先不说,听着就吉利!

今年看来是百年难遇的大(灾)吉大(难)利之年呀!

就这产量,不用种多了,一亩地就能养活十几口人!

厉害,真厉害!这下,咱们再也不怕饿肚子,难怪会上报纸呢!不报导这个报导啥!

我说呢,前几天收音机里说有些地方开始办大食堂,这么多粮食,吃去呗!人再多也吃不完!”

关老爷子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桌面,脸色有些不好看,

“昭昭,关爷爷一辈子没种过地,不懂这里面有什么门道。

可我知道,皇帝老子种的御稻,大司农管理,也才八九百斤,低的时候甚至才四百来斤。

那可是举全国种地的能人,有经验的老农,从春耕盯到收获,一眼都不敢放松。

呵呵!六千斤?七千斤?九千斤?

这件事肯定有古怪!

昭昭,报纸我拿回去。你奶种了一辈子地,等她下班,你和她说说这事。

到外边,咱啥话都不能说。上了全国报纸的,由不得咱多嘴多舌。这话也告诉你奶,让她好好寻思寻思这事,我总觉得不太对劲!”

老爷子水都没喝一口,抓起报纸起身就走了。

韩昭昭把老爷子送出门,关好大门回了屋,坐在椅子上发了会呆。

历史的脚步,谁也阻挡不住!

该来的总会来的,个人的力量,在国家机器的滚滚车轮下,更啥也不是!

五八年,天灾还没来,人祸已经逼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