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5章 脱困逃生依然不易(1 / 3)

加入书签

姜里娜偏爱汉族男子。

但她却从没想过要嫁去东豫,她再是愚狂,尚且晓得她这长公主,只能在自己的国家为所欲为,尤其是那王氏女,凭着狐媚的长相争得了东豫至少两个皇子的倾心,结果因她之故,落得个枭首的下场,她要是真被两个忘恩负义的兄长送去了东豫“和亲”,死得一定比姜漠更惨!

姜里娜被这一吓,竟然不敢留在未央宫侍疾了,跟姚太后连个招呼都没打,就跑回了她的公主府。

却还没忘打听未央宫里的情形。

良姑这“第一婢女”除了壮着胆子给姜里娜吃象白药外,别的事一点都不敢瞒着主人。

“说是镇兰王殿下亲自抽调了一百宫卫,不仅是把轩氏、王氏及其在宝光殿的贼卫,甚至连留在使驿的那几十号贼卫,都押出了京城,奴婢不敢掉以轻心,仔细又察问了一番……不管是轩氏、王氏一伙,还是使驿那些贼卫,竟都没有反抗。更蹊跷的是,宝光殿里那结宫人,包括卫氏,竟然也都出了京城。”

姜里娜这才反应过来,她还漏掉了卫夫人没有清算。

狞笑道:“或许是母后回过神来,虽然没有我提醒,却交代了二兄把卫氏也当作轩氏、王氏的同党,处以枭首。”

良姑:……

联想到今后如果长公主发觉事情并非在她预料之中,自己又没有提醒她防备的话,该是多大一场灭顶之灾,她一个奴婢哪里顾上得什么大局,先保住自己的小命最最要紧:“可是宝光殿的那些宫人,并不是东豫的人,如杨内臣,是听令于陛下,太后总不至于连他们都送去潼关枭首了吧?

而且奴婢还打听得,镇兰王殿下并非是押着豫使经渭安门出城,却是令开平武门,豫使应是经平武门出城!”

姜里娜纵管不学无术,然而对长安的几座城门还是了解的,终于也意识到了蹊跷:“如果去潼关,应走渭安门,出平武门的话,不是通往武关道么?”

“殿下,不如,殿下直接问一问镇湟王?”良姑很聪明的拉着姜延来抵挡长公主的怒火。

却不待姜里娜进一步求证,大尚臣府上,就来了一个僚属求见,这个僚属一早就收了姜里娜的贿赂,泄露了不少关于大尚臣的喜好言行给长公主,以便她争取大尚臣的“芳心”,姜里娜哪怕着急着要证实那个让她心烦意乱的猜疑,此时倒不忘惦记“情郎”的安危,一迭声地喊“请进来”。

然后就不需要去找姜延求证了。

“你说什么?!陛下之令竟然是把轩氏、王氏送去蓝田行宫?!”

僚属叹息道:“长公主确实不应在这个时刻,挑动着太后违抗君令,长公主先莫动怒,小人其实也转达大尚臣的话。”

也只有大尚臣,才能让姜里娜按捺下受到愚弄的怒火。

“因为神元殿君未曾归豫,东豫已经增兵襄阳,如果陛下在这时处杀殿君,东豫的禁军就会直攻武关,宛城虽还为北赵所控,北赵此时势必不会阻拦东豫,因此神元殿君的生死,其实关系到大汉的存亡,甚至大尚臣的祸福……陛下也是逼于无奈,不能眼看着太后因为气怒拒医绝食,才只好采纳了卫夫人所荐的这个瞒天过海之计。”

“卫氏这贱人!我这就入宫告诉母后!”

“长公主不可。”僚属匍匐着身,态度极其恭敬:“其实给予长公主气辱者,并非殿君,仅为左副使,不怪长公主气怒难忍,大尚臣也因此愤愤不平,好在大尚臣此时镇守武关,不受京都闭城所限,当战局稳定下来,大尚臣可设法刺杀左副使,为长公主解恨。”

姜里娜想到姜仓那双凶恶的冷眼,其实也不敢在这时胡作非为了。

更别说听闻“情郎”竟然愿意为了她设计刺杀瀛姝,心中更觉欣喜。

僚属却又说道:“只是这毕竟有违陛下之令,其实……陛下还真有平息战乱后,将左副使纳为后宫的念头。”

“皇兄这是色令智昏!”

“武关距蓝田毕竟尚有数百里之遥,且大尚臣还不能调动京卫进行刺杀,若要成计,也只好借用长公主的人手,因此长公主万万不能打草惊蛇,哪怕对镇湟王殿下,也得瞒着,不可泄露长公主已知东豫使臣现被安置在蓝田行宫一事。”

“我府里虽有两百亲卫,但现在京城闭守戒严,这两百亲卫出不了城,怎么才能送去给大尚臣调遣呢?”姜里娜已经开始了提问,那就表示已经愿意将人手借调给大尚臣了。

僚属却是已经想到了办法:“待隔上十余日,太后疾愈,皇后、姜太尉都觉如释重负时,殿下只需与镇湟王私下商量,殿下只称担忧大尚臣安危,虽然两百亲兵人数不多,但为的是危难时刻拼死保护大尚臣安全,央求镇湟王趁着押送军需粮草时,让殿下的亲兵扈从。”

姜里娜恨不能自己也去武关,和大尚臣团聚。

毕竟还是豁不出去,没有那么大的胆量。

现在潼关和武关都还难以确保,留在京城必然才是最安全的,更不要说一但她不知去向,午皇后一定会被打草惊蛇,万一姜延顶不住压力,告诉午皇后她混出了京城,带着两百亲兵去了武关,午皇后还能想不到她大有可能刺杀王瀛姝么?倒是她留在京城,时不时就在午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