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唐朝皇帝3(1 / 2)
“等唐宪宗被下葬后,李恒就赶紧带着自己的亲信去郊外狩猎了,因为自己登基时母亲郭贵妃使了大力,所以把当时最好的兴庆宫拿来给母亲居住。
自己是皇帝自然不能住的太差。但是最好的地方都没了,那就只能......再多建几座宫殿了。
平日里没事的话摆一摆酒宴,和宫里负责舞乐的人热闹热闹,这小日子岂不是美滋滋的。
难道刚经历中兴的帝国就没有一个臣子敢直言劝诫了吗?
当然是有的,先是李珏在重阳节皇帝大宴群臣时劝阻“陛下刚刚登基,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先帝陵寝也才刚刚修完,这样做实在是有点不太合适。”
李恒表示“啊对对对,爱卿你说的都对。”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元和十五年,唐朝边境被大举进犯,正值战事胶着之际,李恒突然决定要去长安城外的华清宫游玩,李绛等人焦急万分跪在延英殿前,“陛下万万不可啊!”一群人都要急疯了的时候。
李恒淡淡的表示“朕心已决。不要再拿这件事来烦我了。”随后带着队伍扬长而去,直到天色很晚才回来。
面对皇帝如此,文官也没有办法只能由谏官出马,“现在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不知道陛下你在什么位置该如何是好?陛下经常赏赐金银珠宝给娼优,可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他们没有功劳,怎么可以乱加赏赐呢?”
李恒感觉新奇,问宰相“这些人都是谁呀?”
宰相回答说“是谏官。”
随后表示“朕知道了,以后会改的。”
这可让周围人高兴坏了,陛下能够如此虚心纳谏日后定然是个好皇帝。
时间长了发现皇帝依旧我行我素,完全是一副“我错了,但下次还敢。”的样子。
此时的藩镇在看到新皇如此一副要把自己玩死的样子,一个个开始在暗中蠢蠢欲动。元和十五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病逝,手下的将领们都秘不发丧打算拥立其弟王承元执掌大权,让一切都回到不被朝廷管辖的日子。
但王承元拒绝了,我作为一方高官自然要忠心陛下,怎么能够如此?派人去寻求监军宦官的意见,监军也同意了让他执掌大权。
随着朝廷的腐败,河朔三镇下定决心不再跟着朝廷了,一些比较强大的藩镇也纷纷起兵闹“独立”。
皇帝见状赶紧叫来了裴度,让他带兵前去平叛,结果刚打了两个多月,国库就迅速见了底。
眼看着没了钱,李恒立马赦免了其他割据势力,只打杀了朝廷命官的王庭凑,久攻不下。
既然打不过,那就承认你。李恒宣布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自此李唐朝廷直至灭亡都没能再次收复河北地区。
朝廷还没从藩镇接连叛乱中反过劲儿,长庆二年李恒在打马球时发生了意外,他受到惊吓直接中风了。
官员们也十分现实,“陛下,你可要好好保重身体呀!不过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来谈谈立哪个皇子为太子吧!”
李恒默不作声的接受了这一切,努力想要恢复自己的身体健康,走上了他父亲的老路,嗑丹药。
身边侍奉的宦官们争相劝郭太后临朝称制,不过作为忠臣之后的郭太后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很清楚的,“我不能学武后,太子虽然年幼但只要有忠臣良将的辅佐,国家自会安宁。”
824年李恒驾崩,唐敬宗李湛继位。”
(“死的好。”李世民咬牙切齿的从嘴里蹦出来这三个字,你爹前期你不学,登基后一天天的就知道玩,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怕死后没得玩吗?你来我这,你看我不好好教教你什么是为君之道。好不容易的局面就这么被你玩崩了。
李承乾拉着青雀默默从屋里出去,父亲也是被气到了,就是心疼还没出生的小弟,还没出生就背了一个个的锅。)
(明朝几个皇帝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幸好幸好,当时说我们明朝的时候只是一笔带过,小姑娘真是好人,让朕免去了皮肉之苦,回头一定要好好感谢一番。)
(我郭家的名声保住了。郭子仪心中也是舒了一口气,臣子涉及皇家事务,鬼知道有多吓人,那些皇室中人杀兄弟,杀儿子都不带眨眼的,我家要是一头陷进去岂不是要倒大霉。)
“李湛因常年受父亲的熏陶很快走了父亲李恒的老路。”
(“救心丸。我需要一颗救心丸”李世民捂着自己的胸口,整个人都要红温了。连着出了两任这样的皇帝,我李唐江山还有的救吗?)
“父子俩个在听大臣劝诫后都一个样子,“好好好,对对对。但我下次还敢。”
甚至李湛他连朝都不经常上了,上朝有打马球、摔跤、散打、搏击、杂技好玩吗?他还专门养了一批力士,但只要这些人稍微有些不合他意了就要被流放,宦官们有时犯了小错,轻则辱骂重则捶挞。
826年,在一次“打夜狐”后被宦官所杀,李昂登基。”
(明朝某个皇帝缩了缩脖子,我自从被教育后已经改了,再也没有祸害小宫女和太监们了。)
(这皇帝打杀宫人后也会被杀?万一下一个皇帝找他算账该怎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