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皇帝也发愁 (加更一章)(1 / 2)
作为一个后世人,又在求学生涯中博览群书的大学生,霍子玉自然是深深理解霍仙鸣的意思的,要建设一个国家很难,但是要破坏它就容易多了。
不过,霍子玉还是微笑着说道:“阿公也别太担心,一切会好起来的。”
霍仙鸣闻言,心下自是了然,想起最近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对自己这个侄孙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这个从小就和自己侄子霍传宗长得几乎一样的孩子,真是霍家最大的骄傲,也无愧自己和李泌损折寿元为他增加气运了。
想到后续的问题,霍仙鸣笑道:“子玉,你还记得你师父李相爷去世之前怎么叮嘱你的么?”
霍子玉点头道:“记得,稳!”
霍仙鸣点头道:“是的,大唐虽然内忧外患这么多,但是大唐短期内还是气数未尽,你做事不必太急,稳着来,就不会有大问题的。”
霍子玉点头道:“孙儿谨记。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个人生病尚且如此,一个国家要去除病灶更不能急于一时。”
“哪来的俗语?我活了快六十年,怎么没听过?”霍仙鸣笑问道。
薛涛笑着说道:“阿公别见怪,子玉老是自己创造一些俗语,说什么‘俗话说’,其实都是他说的,咯咯咯”
“哈哈哈哈,不过子玉说的这个倒是在理,人嘛,病来的时候都是很突然,但是养病祛病却需要很久,越是着急乱治,病情反而会加重。”
霍子玉此时心里奔过一百头羊驼的感觉,看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俗语在中唐还没出现,不过自己这么一说,这话以后要流传了。
作为一个后世人,霍子玉来到大唐后已经十分谨慎了,首先是不能提及后世一些如今没有被提及的先进科技,后续一些中唐诗人的诗词也不能引用,杜甫的诗文更不能提及,但是不少谚语、俗语、歇后语却大多无法考证出处,说出来就要做好此时还没出现这俗话的情况,进而接受大家的一番惊叹与恭维,霍子玉已经有些适应这种情况了。
就在此时,霍东来报:“下雪了,下雪了!”
霍仙鸣笑道:“走,出去院子里走走,赏赏雪。”
霍子玉和薛涛纷纷赞同,于是三人披上外套,从暖室走了出去。
借着府内的烛火与漫天烟花可以看出来,雪下的还挺大,只是此时雪刚开始下,还是圆点一样的小颗粒。
后世管这种雪叫“粒雪”,霍子玉所在的后世,皖北和豫东一带都叫这种雪叫雪长籽,一般是气温骤降导致降雪初期才下,时间稍长,就是多边形的晶状雪了。
几人走在小花园里,霍子玉忽然想起来一个典故,笑道:“我记得古籍《世说新语》里记载过晋朝一件趣事,说有次下大雪,谢安考较子一辈用一句诗来写雪,谢朗率先开口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众人拍手叫好,但是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世人数百年来都夸赞谢道韫写得好,不过我倒是觉得也不尽然,你看现在,不就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么?”
薛涛笑道:“阿弟说的是,古籍只写了两人说的话,却没写下雪的阶段,我倒是不信谢朗是个瞎子,看到鹅毛大雪会说它长得像盐一样。应该是谢家王家本就是大家族,刚开始谢朗说的时候,就是颗粒的雪,等轮到谢道韫的时候,雪已经是鹅毛状的了,所以谢道韫才说‘柳絮’状。两句本就是写雪的两个阶段,只是前句虽然写实,但不免俗气了点,不如后句更有诗情画意。”
两人一唱一和,几乎天衣无缝,霍仙鸣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本他还担心薛涛会因为自己只让霍子玉纳她为妾而心怀怨恨,但是近一月来见二人如此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心里就踏实了很多。
自己也是有苦衷的呀,霍仙鸣心内叹道,霍子玉从童年醒转过来以后,在李泌病床前那一番表现,震惊了群臣和德宗,几首诗文迅速风靡大唐,若非在少林寺被少林武僧、禁军、河南府、曲环等势力层层严密保护,不知道多少人会打他主意了。
德宗在得到少林寺方丈传来的霍子玉武功几乎大成的消息,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布局,霍子玉不仅承载着李泌的期望,如今还承载着德宗几乎全部的心血,至于子玉的终身大事,他早就心里有了安排,就算不娶襄阳公主,也会娶其他王室女子,怎会同意让大了霍子玉十几岁、身份卑微的薛涛做霍子玉的妻子?
就算现在纳薛涛为妾,其实也已经是德宗能容忍的极限了,毕竟薛涛是名满天下的才女,而且本身知书达理、端庄大方。
至于霍子玉最后是娶襄阳公主,还是贾兰笙,连霍仙鸣都拿不准,这主要是因为德宗心里本身也有犹豫。这一点,德宗跟自己谈起过几次,尤其是前天宗室宫宴后和昨晚得到线报后,两人分别谈了两次,德宗已经从早期坚定要霍子玉娶自己孙女开始愈发动摇。
据德宗分析,首先说,娶自己孙女固然好,但是贾耽和贾耽背后关联的势力是无比庞大的,说难听点,甚至比自己这个皇帝势力都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贾耽自己是地理大师;儿子是钢铁专家;师弟杨良瑶是地理大师、外交专家、语言大师、文武双全;师弟陆羽是农学、医学、茶学大师;忘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