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3章 督主开怼(1 / 2)

加入书签

兵部尚书前阵子因为赵家的事,被督主坑了很多赚钱的铺子,早就怀恨在心。

再加上顾瑾这个不知道是真圣女还是假圣女的,一直摆着高姿态,无视他派去联系的人。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兵部尚书不想打头阵也得打头阵。

反正他就是看不惯顾家顺风顺水!

而有了兵部尚书的带头作用,其他朝臣也大着胆子纷纷站了出来。

“柳老尚书所言极是,商户子做官,难保不会因职务关系,为家中生意大开方便之门,滋生腐败,无疑是世代清贫的读书人,品德更高洁,做了官后更能造福百姓!”

“没错,我大胤人才济济,难道还找不到几位出身清白的有识之士吗?”

“是啊陛下,商户身份参加科考,这在我大胤历朝历代都是没有过的呀!”

“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臣等附议……”

果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与自身休戚相关的利益,一下子就站出来二十多位朝臣坚决反对。

一个个还都是演技派,明明是怕自家那些不成器的后辈,被优秀人才挤得没官位混饭吃,却顶着一副苦口婆心,刚正不阿,为大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

仿佛陛下若是仍旧坚持己见,就是戕害社稷的昏君……

顾瑾站在太后身边的位置,居高临下,正好能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不由得讽刺的勾了勾嘴角。

其实顾瑾倒是不担心这些人站出来反对,毕竟原著里陛下推行这个政令,可没有现在这么天时地利人和。

那时候都成功推行了,没理由现在却行不通。

这个皇帝除了瞧不起女人,别的事儿还挺能干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所以眼下,顾瑾正忙着观察那些站出来反对的朝臣,一一记住他们的面部特征、官府官位和今日的表现。

因为虽然不排除的确有人是因为反对新政令,而自主站出来的,但既然是兵部尚书牵的头,这里面肯定会有兵部尚书的人跟出来压场子。

而兵部尚书本身就是个和南疆勾结的叛徒,他手底下的人肯定也不干净。

这些吃里扒外的蛀虫,就算暂时动不了他们,也要清楚的记在小本子上,日后有机会,全都要牵出萝卜带出泥的惩办!

而顾瑾能想到的,督主自然也想得到。

悄悄朝身后的血刃血剑使了个眼色,让他们俩多留意一下这些官员,督主自己则是亲自下场。

“啧……柳老尚书还有诸位大人别这么激动嘛!”

“本督主刚才仔细听了一下,发现大家之所以反对陛下推行的新政令,主要有两点顾虑。”

“其一,担心贪腐问题;其二,觉得我大胤不缺几个学识渊博的商户子。”

“本督主不是什么正儿八

经的进士出身,对那些文绉绉的东西不太懂,第二点就先不说了,咱们来说说第一点吧。”

“自从缇督府在我大胤设立,本督主上任这些年来,办过的案子没有上万也有几千。”

“大家可能会觉得,缇督府当初设立的初衷,主要是针对敌国细作,惩办的案子应该多与细作相关吧?”

督主说到这里,却是不由得轻笑了一声。

朝堂上一贯冷酷肃杀的一张脸,在那身金红双色锦衣的映衬下,更显得妖冶冷肃。

“然而经过统计,各地官员贪腐案竟然是最多的!”

“本督主印象最深的,是区区一个九品县令,在任三年来,竟然贪污公款、收受贿赂,外加横征暴敛,整整贪污了十万两白银!”

“我大胤国库一年的收入才有多少?一个县令竟然敢如此嚣张!”

“这种人应该就是诸位大人刚刚所说的,最不齿的大贪官了吧?但是大家不妨猜猜看,那位大贪官究竟是什么出身呐?”

督主的嗓音听起来似乎很轻松活泼,但众大臣却完全轻松不起来。

甚至一听到督主开口,想到以前在督主手里吃过的亏,这些老家伙就觉得头疼脖子疼脚底板疼,反正浑身上下哪儿都不得劲儿。

果然,督主根本没想听别人来回答,紧接着就开口道。

“那个县令是个出身清白的寒门子弟,

年轻时为了读书考功名,甚至连像样的纸笔都买不起,只能用最便宜的那一种,毛笔劈叉了都舍不得扔,捋一捋继续用。”

“按照诸位大人的理论,这样的人经受过人间疾苦,做了官后最应该替老百姓考虑是不是?”

“但是本督主亲自审问他的时候,曾经问过他为何要贪污这个问题。”

“你们猜他怎么说?他说是小时候穷怕了,所以做了官之后,看见什么好东西都想搬回家去。”

“啧啧,本督主不是说所有寒门学子做了官后,都会变成大贪官,但是这种心理肯定普遍存在,贪不了这么多,肯定多少也会贪一些。”

“但如果是商户做官就不一样了,商户家里普遍都不缺钱,做了官后更能把心思放在正事上,诸位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啊?”

不知道是不是心虚的原因,在场的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一个个都装起了蘑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