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章 种田瓮,卖书郎(1 / 2)

加入书签

别看王度恼得想动手,最终他还是决定留下了。

陈叔达还是最了解他。

他此生已经无欲无求,因要文斗杜荷而写出《古镜记》之后,有了让小说风靡天下的冲动。

今日看了《三国演义》,又听了《封神演义》,让他大为触动。

这些原本他无法想象的小说,就这样出现在大唐。

只要顺水推舟,假以时日,各类小说必然飞入寻常百姓家,备受推崇。

对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唐文坛而言,将带来非常难得的提振之机。

至于骂名……

陈叔达和法琳的声名皆是远胜于他,他们在意了吗?

杜荷早就被骂得体无完肤了,他在意了吗?

赈灾款如今是一笔接着一笔地运往三道四十州。

无论怎么说,他是真的在赈灾。

而且他这般打压士族,显然也是陛下的意思。

山东士族影响太大,对江山社稷和天下学子而言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虽然他也不知杜荷将会把大唐文坛给引向何方,但他现在只想在“小说”这一亩三分地上做好。

“诸位,记得按时捐款!”

杜荷扫向面色如土的七大士族弟子,催了一句后便转过身来,一丝不苟地朝着孔庙行了一礼。

姿态还是要做的。

他所为可不是为了灭儒。

李世民也不会允许。

一言以蔽之,还是想让儒学与时俱进,更好地造福黎民百姓。

同时,也为百家搏个重新大放异彩的机会。

有了他闹的这一出,接下来的科举改制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信遇到的阻力也会锐减。

“时也!命也!”

看到杜荷的身影在孔庙的映衬下越拉越长,宛如大山般难以逾越后,不仅七大士族,整个山东士族的人都是长吁短叹。

可能属于他们的时代将彻底落幕了!

杜荷就像那洪水猛兽,不是加速了这进程,而是相当于一步到位了。

随后只需要陛下修修补补,釜底抽薪,山东士族将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

也许他们该早谋出路了。

琅琊颜氏所为倒是给他们提供了思路。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靠着联姻、圈地或者祖辈庇荫来维持家业怕是行不通了。

还是要拿出真才实学,入朝为官……

当杜荷回到众纨绔面前时,他立即被包围了。

“大哥,原来你曾经给我们讲的那些故事就是小说啊!”

“那随便拿出一个,都能赚得锅满瓢满。”

“咱们不如借着这个良机,把你的小说都刊印成册,拿去卖吧。还完那四万多贯还不是轻而易举?”

“对对对,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咱们得赶紧赚一笔!”

……

见他们彻底掉钱眼里了,杜荷觉得这是好事。

大唐现在最缺的就是钱。

若是老二联盟能够通过疯狂赚钱而让大唐兴盛起来,那将功德无量。

不过卖书这种事已经不适合他们来做了。

有更适合的人选。

他冲着王度道:“王先生,不知你可愿当个‘卖书郎’?”

王度喜出望外道:“你……你愿让老夫去卖你的那些小说?”

“不仅是卖,是全部交由你打理!”

“这……”

他缓了又缓,唇舌打架道:“当然愿意!”

“哈哈哈!”

陈叔达笑得胡子眉毛一起飞道:“我为种田翁,你为卖书郎,甚好!甚好!杜荷,孔庙文斗,你可是完胜,今后这大唐文坛,你可执牛耳了!老夫也该去耕种了,你昨日说琅琊百姓开采的白云岩,真的能够改良田地,提高谷物的产量?”

杜荷点头道:“需要对酸性土壤才有效,它可以用作酸性土壤的中和剂,施用此物可使谷物最高增产百中取四十(40),而白云岩经过处理后得到农用石灰,也可用来防治害虫。”

“三道四十州有不少酸性土壤,我已将鉴别之法告诉陈玄德,你们可以动身前往琅琊了。琅琊百姓每年都要服杂徭,但装运白云岩和石灰同样需要大量人手,咱们也不能让人家白干,这钱肯定是咱们出!”

听他这么说,李贞英反应过来了:“你这是既要改良灾区田地,让灾民们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同时也是充分利用琅琊之地利,让琅琊百姓也能赚点钱?当真一石二鸟啊!杜荷,你这脑袋都是咋长的?怎会想到这些?”

王度亦是恍然大悟道:“老夫最近一直在琢磨,你若仅是劝陈公去种那一亩三分地,陈公必然难以被说服。原来你是要让他帮天下百姓种田啊,这种田翁老夫也想当!”

“好好卖你的书吧!”

陈叔达大笑道:“老夫这风餐露宿的多辛苦?全靠杜荷那一句‘让天下百姓都能够吃饱饭’的宏愿在强撑着。”

“看来用白云岩改良田地只是其中一环?”

“不可说,不可说,不然你们一个个都来争这种田翁,老夫还如何追寻神农的足迹,成为古往今来种田第一人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