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囤物资(1 / 2)

加入书签

第15章 囤物资

一切都准备好后,便出了公社大门,把十头大牲口依次带入,然后小心的关上大门,这下,就安全多了,里面不管做什么,都不用担心被外面的人发现。

把十头大牲口安置在大院内,很宽敞,绰绰有余。

接下来就是干正事了,公社里面的正房是四间砖瓦房,上面写着供销社三个字,房屋上方有个石碑,刻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看着这一幕,杨军感慨万分,谁能知道几十年以后,这些都变了样呢。

这个供销社,是坐北朝南的一排青砖瓦房,大约有四间房的长度,正前方有一个很宽敞的大门,左右各有两个大窗户,窗户装有满满年代感的防盗门板。

大门的两侧呢,还醒目的刻着“保障供给,发展经济”八个大字。(提前了几年,实在查不到当时的情况,大家凑合看吧。)

进入一个房间,点亮油灯,一排柜台把营业员和顾客隔开,柜台里面摆满了瓜果糖茶。

果糖、烟酒、油盐酱醋的气味啊,混杂成一种特有的供销社的味道,杨军看到了一款人们赶集用的那种装货的大皮包,一款很像铝制的金属水壶,一款煤油灯。

还有这个时代特有的方口布鞋,猪蹄,正行牌子的饼干,橄榄油等等。

来到下一个房间,有剪刀,尺子,针线盒,布匹,等等。

第三个房间就是粮油食品,供销社也收农产品,村民们有了收获也会卖给他们。

杨军粗略扫了一眼,东西不少,几十种,光菜籽油就有三桶,是那种50斤的木桶,专门制作的封闭木盖。

白面有8个布袋装着,每个布袋能装100斤,这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们,想吃面粉,或者玉米面粉,是临时去磨得,这样就省了他不少功夫。

大米没有,因为河北不产稻谷,也没什么人吃,要是城里还多少有点。(那个时期应该是没有种植大米的,作者从小也没听说过。)

接下来就是杂粮,玉米,大豆,黄豆,花生之类的。

杨军没有多待,继续往下一个房间走去,里面是肉类和副食品,其中主要是罐头和肉肠食品之类的。

这个50年代,其实在生活上还是不错的,普通的生活物资不算特别稀有,当然,仅限于河北地区,但是再折腾几年,情况不一样了,到时候,整个曹庄的人就没有吃饱过。

几年以后,整个国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加上天灾和人口增长,造成物资极度缺乏。

这个房间的副食品很多都不是卖给村民的,主要是为了附近的一个工程队,他们正在建设一个水库,有数百外地来的工人。

杨军满意的点点头,心里有了谱。

脑子里飞快的计算起来,十头大牲口,一共可以驮4000斤货物,已经用去280斤,还剩下3720斤。

首先,粮食排在第一,自己需要准备一年的,就算到了隐居地点,短时间内也是没有食物来源的,需要提前准备,所以,300斤白面吧。

拿出三个白面布袋,装在三个骡子上,为了安全,分开装。

剩下3420斤空间,牲口一年需要2000斤的储备,如果省点,多吃草,1500斤也是可以的。

这1500斤的饲料,杨军选择了8种豆类,有黄豆,大豆,黑豆,花生等,没有选择玉米红薯之类的,一样的重量,这样选择更有性价比,而且,他也是可以吃的,能补充蛋白质。

忙活了半个小时,这些饲料才装好,算了下空间,还有1920斤的容量。

接下来就是肉类副食品,把供销社所有的罐头都拿走,总共有90个水果罐头,60个肉罐头,20斤腊肠,30多斤其他类食品。

还剩下1800斤空间,又搬了10匹布料,4匹纱布之类的料子,裁剪工具和配套也拿了不少。

剩下1500多斤,他来到第二个房间,这里的东西最杂,文房四宝都有,杨军选了两套,毛笔拿了十几个,纸张也选了30多斤的,各种都有,画画用的宣纸都有不少,还看见有三只钢笔,全拿了,墨水也拿了十瓶,应该够用。

零零碎碎拿完,杨军算了一下,居然只剩下1000斤的容量。

又来到第一个房间,拿了200斤的盐,这个必须得多拿点,不仅人要吃,牲口也不能缺,糖类目前他只看见两种,一个红糖,一种是市里产的水果糖。

他没挑,全打包带走,在这个时代,糖还是稀罕物,红糖70多斤,水果糖20斤。

茶有很多种,大部分都是碎渣子,差得很,杨军没要,只选了10多斤最好的拿走。

各种调料拿了100多斤,种类不多,就那么不到10种,可要是缺了,吃饭就没滋味。

酱油,醋,豆酱,等等一类,也拿了200斤,这个东西不能拿的太多,会坏的。

等都装完了,杨军歇了一下,真是累坏了,3000多斤的东西,他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全凭一口气在支撑着,过了一会,看了看时间,已经两点多了,正是人们睡的最深的时候,可以再大胆点。

剩余空间还有300多斤,他又拿了两百斤的豆类饲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