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 晶体管收音机(1 / 2)

加入书签

苏宁印象里索尼是在55到56年才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收音机,现在还是五三年,有了苏宁的提前研发,很有信心苏氏索尼会走在井深大他们的前面。

从德国聘请来的卡尔等电子行业的专家,并没有让苏宁失望,在他们来到香港工作的第二个月,就把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放在了苏宁的办公桌上。

苏宁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丑陋的家伙,眼神和语气都是充满了质疑,“卡尔,你确定这就是晶体管收音机?”

“老板,你放心!这就是晶体管收音机!

毕竟是第一个试验品,也没有经过专业美学设计,所以显得有些不堪入目。”

“嗯!很好!卡尔,那就把我们苏氏索尼的第一个产品制作的更漂亮一些。”

“没问题,老板!

最多三天时间,我们就会把最完美的晶体管收音机放在你的面前。”

“卡尔,产品定型之后,必须尽快敲定生产线的事情,我准备考虑采用德国工厂制作生产线。”

“老板,德国的生产线相对日本的比较贵,你可要有心里准备啊!”听到苏宁的安排,卡尔心里很高兴,依旧忍不住提醒说道。

“卡尔,你说的我都知道!

不过支持你们德国工业的恢复,作为朋友我应该出一点力。”

“老板,谢谢你!

你真是我们德国人的好朋友。”

苏宁知道这些电子行业的翘楚,之所以愿意背井离乡的来到香港,就是为了他们心中所谓的理想。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德国专家和苏宁一样爱着他们自己的祖国,听到苏宁宁愿花高价购买德国生产线,卡尔他们真的很感动。

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人,苏宁如果选择日本的生产线,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是苏宁认为自己更需要这些德国专家的友谊。

很快时间就过去了两天,卡尔带着最终定型的晶体管收音机,再次来到了苏宁的办公室。

看着收音机的最终形状,苏宁感觉顺眼多了,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卡尔,你们做的很棒!真是完美的杰作!”

“老板,你满意就行!

这两天我已经和德国国内联系一下生产线的事情。

根据大概估算,一台收音机的造价在二十四美元左右。”

“嗯!卡尔,你的人工估算是按照德国的标准吧?”

“呃?是的!老板!”

“香港这边的人工是比较便宜的,所以工厂会设立在香港,成本最少还能节省五块到八块美元的样子!

最终造价应该在十六美元到十九美元之间。”

“老板,我还是建议把工厂设立在德国,毕竟有利于在欧美铺货!”

“卡尔,生产线我倾向于采用德国的!

可是如果把工厂建立在德国,我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人工高昂的费用,就是我们公司承受不了的!

还有最重要的东德和西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不得不提前考虑。”

“嗯!是的!老板考虑的有道理!

可是厂址如果选在香港,依旧不太合适吧?

毕竟我可是听说从50年到52年之间,因为恐慌已经让香港流失了大量的资本。”

“没错!当年的汉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离开的香港!

但是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有利于商品的出口和进口。

而且不论内地如何处理香港,都不会改变香港的地位。”

“噢!我的老板,你太过于自信了!

不过最终还是需要你拿主意。

如果你没有意见,我会尽快安排德国那边生产我们需要的生产线。”

“嗯!直接订购两套生产线好了!

我对咱们的产品很有信心!”

......

苏氏索尼的顺利让苏宁非常的惊喜,根据德国那边生产线厂商反馈的消息,正式安装到真正投产也要到明年54年的春季了。

产品定型的第一时间,苏宁就在世界各地申请了晶体管收音机的专利,堵住被别人抄袭的所有漏洞。

给苏氏索尼的这帮德国专家发了一笔可观的奖金之后,苏宁下达了第二个命令,就是开发黑白电视机和优化第一代晶体管收音机,早日开发出第二代和第三代收音机。

有了苏宁的提前发放的奖金,对于苏宁的新命令,德国专家们没有一点意见,都是兢兢业业的工作着。

看着工作热情高涨的专家们,苏宁很高兴,可是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自己现在太过于依赖德国专家。

现在大家的关系都是比较好,如果哪天双方出现了裂痕,或者他们思念自己的德国老家,想要离开香港回到德国工作,自己可就彻底抓瞎了。

内地依旧是百废待兴,不像后世那样大学生满地跑,根本不可能让苏宁雇佣国内的大学生,所以苏宁突然很想吃掉日本的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两人的公司。

如果自己的苏氏索尼能够融合井深大他们的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就能解决苏宁所有的担忧,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也能帮助自己管理好苏氏索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