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 欢迎来到墨尔多神山(1 / 2)

加入书签

从大渡河与岷江延伸出来的几十条支流,簇拥着墨尔多神山的一座座山峰,它们仿佛是这一片神圣土地的血脉,千万年来既滋养着万物,又赓续着嘉绒藏族那原始古朴的文明。

大小金川是其中的两条主脉,发源自巴颜喀拉山的脚木足河,并流淌于大金川的上游,在神山中劈开一条深长的峡谷。自称为是“嘉绒察瓦绒”的嘉绒藏族人就聚居于峡谷之中。

我们的车沿着蜿蜒的悬崖公路朝下行驶,从车窗往右手边望去,对面几乎呈垂直状的悬崖陡壁就好像是这一边山崖在镜子里的倒影,公路是开凿在石头缝隙间的细线,行驶过去的车辆像是爬在细线上的蚂蚁。

欧桑一边开车一边介绍:“现在从村子往外走的交通方便多啦,政府在这一带开出了这盘山公路。换做以前,走车子都不太可能,进山出山得靠人用手脚爬悬崖呢。”

又通过两处有点类似曲奇饼纹路的山湾,神秘的嘉绒藏族村落终于完整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认为它神秘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它依靠着墨尔多神山,而是怎么看它都仍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处所,若不是有欧桑作为向导引路,我自己恐怕无论怎样翻山越岭,也难以顺利走到村子里来。

嘉绒藏族人居住的房屋真是很特别,看起来像是古时候所建的碉堡,可仔细研究,又与碉堡的区别很大。洛桑说那种房子不叫做碉堡,而叫做碉楼,在正式文献记载中的名称是克莎民居,建筑形式是前面建普通平顶的房舍,紧贴后部再建起一座四角碉楼。楼一定会高于舍,但二者内部是相互打通的,居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碉楼的墙体是用颜色乌黑的岩石砌成,门窗、墙角用白色涂料勾勒,屋檐与栏杆则大多是紫红色。檐下悬挂着金刚橛,并有用彩笔描绘出的、美丽的吉祥八宝图案。

屋顶四角用白色石块垒砌,白石角儿尖尖,旁边露台上飘扬着五颜六色的风马旗和经幡。

深吸一口山中空气,装进肺里的不仅有无任何污染的氧气,还有刺鼻的牛羊粪气味,以及农作物散发出的醉人的香气。婉如青色绒毯的庄稼地环绕起一座座碉楼,潺潺的流水声从远方传来,那是脚木足河在悠然自得地流淌着。

洛桑生于斯长于斯的葛尔扎村,没有我以为的,类似内地村庄那种摆放在村口的指引路碑,或者是在古时哪朝哪代竖立的牌坊,进入由几座碉楼围出的小小一块地盘,就相当于是进村了,欧桑放缓行车速度,是缓慢到了如同用脚走路的速度,立即就有几名穿着藏人服饰的小孩子嬉笑着跑来和我们打招呼。

见到孩子们,洛桑和他父亲都高兴地大笑起来,洛桑不停从他的斜挎包里掏出小零食递出车窗,那是他在金川县的小铺子里买的。

我很后悔没跟着洛桑一起买些零食带过来,这样倒是显得我这个远方来客小气了。孩子们和洛桑父子用嘉绒藏语交流,我一个字也听不明白,就只好呆愣愣地坐着。

不过很快就有一个脸蛋儿红扑扑的小女孩注意到了我,她做出小小雏鹰展翅的姿态,对我大声嚷着,“喏,呢德兰”。

小女孩的嚷嚷立即吸引来了其他孩子,他们开始一起冲我喊“喏,呢德兰”。

在我摸着后脑勺不知所措的时候,洛桑帮我解围,解释道:“许大哥,小朋友们是在欢迎你,对你说你好呢。”

我恍然大悟,同时也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要知道我准备好的,对洛桑的家人朋友们用的问候语可是“扎西德勒”,辛亏没有不多加考证地说出来,不然可不就闹大笑话了吗?

洛桑的家屋“葛尔扎志玛”,也就是他名字中父姓的来源,是一座五层碉楼,或者说是一栋五层高的克莎民居。

在碉楼前,我见到了三位身着藏族服饰的妇女。发辫花白的那位一定是洛桑的母亲,因为洛桑还没来得及下车,见到她马上就将半边身子探出车窗,激动地挥着手大喊:“额母,额母!”

老年妇女旁边站着的两名女子,一位大概三十出头,另一位明显年过四十了,估计就是洛桑的“阿热”,也就是姐姐,洛桑告诉过我他有两个非常疼爱他的姐姐,都已经出嫁,但嫁得不远,平时经常会回家帮着干家务或者农活。

车子停在碉楼正门前,洛桑几乎是一个大步飞跨下去的,他扑到他母亲面前,一头就扎进了她的怀里。姐姐们见到弟弟回来也是极其欢喜,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其实马尔康离大金川不远,直线距离仅有几十公里,开车的话哪怕走山路最多两小时也到了,呆在马尔康的两年多时间,洛桑却未曾回葛尔扎村看一看。我理解他渴望携家带口衣锦还乡的心情,当年未能如愿,如今终于还是回来了,可他与家人之间并未显露半点落寞、半点失望,我用眼睛见到的,就只有亲人久别重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洋溢在所有人脸上的幸福之情。

洛桑一家在享受团聚的喜悦的同时,没有冷落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老妇人松开儿子后问了他几句,洛桑急忙就走过来,将我拉到大家的面前做介绍。就这样,我受到了洛桑家人热烈的欢迎,他们将我带进楼房,从一条悬空的过道走了上去。

我不会忘记,那是一条用白杨树枝织成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