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兄弟之间(1 / 3)

加入书签

在北大营,苟雄直接待了一天,一直到傍晚时分,与将士共同进食之后,方才回城。

径往将军府复命,并不是很意外的事情,苟政依旧在堂间处置公务。

苟氏集团中,最难整的就是军务,想要将一干骄兵悍将打造成一支真正有追求、讲纪律的军队,任重而道远。但军队毕竟有其特殊性,有一些基本的法则公约在,只要看开些,问题总归是不大的。

相比之下,还是民政事务,更加繁琐细碎,也更消磨精力。如今,零零总总加起来,依附苟氏集团的民众,已达六万余口,虽然质量不太行,妇孺不足,老弱甚多,但终究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仅安邑周边,就安置了四万多人,而让苟政始终忧怀的是,如何把这么多人养活,熬过冬春,支撑到来年夏收。苟政在一些将校眼中的吝啬,又何尝不是被现实情况所逼。

考虑到西进关中战略的前提下,要养活这么多人,压力自然陡增。以至于,每日收到那些因为意外、冻饿、疾病而死的百姓报告,都有一种“又省”了一笔口粮的庆幸感。

因此,衣食问题,恐怕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苟政与苟氏集团所面临的首要之务。

比之更困难的,是如何解决这两大难题,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民政事务。旁的不提,几万人是不能白养的,如何将男女老少的劳力安排妥善,使其为苟氏集团发光发热,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以苟氏集团当前的组织能力,管理水平是很低的,效果也不可能太好。值得庆幸的是,苟政获得了郭毅为首的一干河东士人职吏支持,这些人口又容易驱使,毕竟他们生存起点很低,要求也实在不高。

再加上几个月的磨合,苟政对部属民众的要求也彻底降下来,一些不切实际的考虑彻底抛除,选择以一种粗放却更实用办法来进行管理。

如此,在郭毅等人的辅助之下,苟氏集团那脆弱的民政系统,方才缓慢有序地运转起来,就像一架杂牌组装的老旧机器,噪声大,抖动厉害,故障率高,但至少能运转,能形成一定生产力。

刚拿下河东的时候,苟政曾将附众分为四大屯营,置于安邑、猗氏、盐池周遭,屯田起庐,生产劳作。到如今,随着吸附的人口增多,苟氏集团已拥有十座屯营,除了安邑大本营外,其余分置诸县。

而苟政的管理,就是将管辖权完全下放,他只需根据自己的战略蓝图以及苟军需求,向各屯骑校尉下令任务,限定日期,同时检察把握进程,验收成果。

这样的管理模式,自然是问题重重,自上而下,全方面的。比如,管理人才不足,可信之人更少,反馈机制低效,监管困难,任务上传下达滞涩,以及问题最多、最严重的屯营内部的弊病。

然而,这已经是苟政结合当前形势与条件,想出的最简省高效的办法了。因陋就简这个词,已经快成苟政的口头禅了。

在这样的模式下,换装的军服被各屯营按时交上来了,河里的鱼,山林的野菜,取暖的柴火,更是一车一车地往安邑及军营运开垦的农田也各自经营照看着......

到如今,苟氏集团的运转模式,除了战争掠夺之外,更为主要的,还是对治下属民的压榨。但是,不压榨他们,物料如何备,军队如何发展,黑暗的路又如何继续往下走。

比在羯赵统治下进步的是,苟政不允许对屯民随意打杀,下达的任务都是经过综合权衡考量的,不会逼得家破人亡、自挂南枝,不会大伙连活下去的希望都看不到。

苟军的节俭,是自苟政以下开始的,他必须得以身作则,哪怕每日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吃食也很简单,一张饼,一碗粥,即可。

也是每每见到这样的情景,看着苟政埋头于案的认真姿态,苟雄心中的那些别扭,都不知不觉地消散了一大半。不管如何,自家三郎,的确在呕心沥血地将家族与部曲的前途未来扛起。

“二兄,坐!”寒夜下的府堂,只点着零星几盏灯,但光线还算明亮,把苟政照成了一张阴阳脸。

“可曾进晚食?”苟政起身,给苟雄倒了碗清水。

苟雄落座,顺手接过,应道:“已在军中与将士同食。”

“北大营检阅情况如何?”苟政轻声问道。

闻问,苟雄抬头看着苟政,以一种严肃的口吻,道:“不甚好!”

苟政见状,端着水壶手顿了下,也回身落座,与苟雄对视了眼,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说道:“二兄请讲!”

苟雄酝酿了一下,说道:“将士们军心士气,目前还算稳定,最大的问题,在于训练。如今各营,七八日才出一次操,训练也只能维持基本操练,草草了事,不敢尽力。

我问众将,众将皆言,军粮供馈不足,将士乏力,难以训练!”

说到这儿,苟雄抬眼看了苟政一下,见他眉头紧蹙,又沉声继续道:“这样下去可不行,即便众将能够安抚士心,将士能够坚持忍耐,但长此以往,难免军心浮动。

即便这些问题都能克服,将士怠于训练,战力必然下滑,待到来年,只怕军队也废了。届时,休提西进关中,能否守住河东,打消周遭势力的觊觎,都是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