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二十四章 此战可定九州之主,直接王对王么?(1 / 4)

加入书签

如今包括黄裳在内的一众军政高层,基本都有星命在身,精力充沛。

方腊这边降将也都是明教高层,实力不凡。

虽然是半夜三更开会,但不到半个时辰众人便陆续来到金銮殿内。

听到金人大举入侵,一路烧杀抢掠的消息,众将纷纷破口大骂,一炷香功夫就商议完毕,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虽然,如今的北宋朝廷算是梁山的敌对方……

但大家的都觉得,要打朝廷也该自己动手,轮不到异族放肆。

大不了等灭了金人之后,再灭掉朝廷,来一个“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种效率和团结,是历代文官朝廷无法想象的。

可见粗人也有粗人的好处,遇到这种事情可以一致对外,压根懒得去权衡利弊。

次日一早,除了留下宋江、吴用、公孙胜等几名头目镇守江南之外……

其余兵将都在黄蓉这个小女帝的率领下,浩浩荡荡一路北上。

说起来,御驾亲征对于如今的大宋,其实还是个挺抽象的概念。

赵匡胤没当上皇帝的时候,身为禁军最高统帅,经常出征,不必多说。

但登基之后,也只进行了三次御驾亲征。

前两次还好,平定了效忠后周的两大节度使李筠和李重进。

但第三次攻打北汉的时候,三个多月无法破城,补给不济,士气衰败。

辽国乘机出兵救援北汉,导致宋军大败。

某种程度上,这也算赵匡胤晚节不保。

又过了几年,雄心勃勃的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之时,离奇去世。

次年宋太宗赵光义将政局稳定下来,渴望以辉煌胜利来证明自己权威,便御驾亲征,攻打北汉。

这次出征,其实满成功的,剿灭了北汉势力。

不考虑燕云十六州的话,算是一统中原。

如果他见好就收的话……

其实,历史评价,会高上不少。

但,那时候,赵光义看到自己一出征,就把哥哥当年没搞定的事,都轻松搞定了。

于是,就有点发飘,真以为自己是绝世雄主。

便,不顾众将反对,决定乘胜追击,宣布全军继续进攻。

打算直接灭了辽国,一举收服燕云十六州,摆脱哥哥的阴影,成为千古一帝。

但后面的发展,就有些惨淡了。

最终,宋军于高粱河之战全线崩溃,死伤无数。

宋太宗赵光义则大腿中箭,一瘸一拐的找了辆驴车亡命奔逃。

老赵这人也不含糊,凭借着高超的驾驶能力,一晚上至少跑了两百多里山地。

以至于,辽国派去的精锐骑兵居然硬是没追上这辆驴车……

经此一事,赵光义成为千古一帝的心愿落空。

但因祸得福,多了一个“高梁河车神”的雅号。

与后世的“土木堡战神”交相呼应,相映成趣。

正所谓:要问赵二何其速?恰如吕布骑赤兔!

不过后面还好,赵光义似乎也认识到了自己“人菜瘾大”的问题。

觉得自己安安稳稳当皇帝就很香了,没必要去作死!

后面虽然还说过几次御驾亲征,但也只是做做样子口嗨,并没有兑现过。

到了雍熙北伐惨败之后,御驾亲征这种事情,更是提都不提了。

再后面,萧太后出兵攻打宋朝时,时局危险到了极点。

胆小如鼠的宋真宗原本打算南迁以避其锋芒。

当时宰相寇准力排众议,极力反对南迁,更强行逼迫宋真宗御驾亲征。

在寇准的布置下,宋军士气大振,反败为胜。

最终萧绰松口,跟宋朝签订了檀渊之盟。

同意让宋朝以每年进贡的方式,换取两国和平。

宋真宗在知道宋朝每年需要给辽国三十万银绢之后,还欣喜若狂重赏了谈判的使者。

差点把寇准活活气死……

这也是宋朝皇帝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距今,也有一百多年了。

所以整个北宋的历史,从一开始的进攻欲望强烈,到以防御代替进攻,最后则是以进贡的方式换取和平……

不难看出,宋朝皇帝的野心和胆量是越来越小了,武勇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如今黄蓉这架势,倒是展现出了数百年未曾有过的帝王武德。

***

汴京城·北宋朝廷

前阵子,因为辽国的灭亡,大宋朝廷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毕竟,辽国也算是大宋的老对头了。

太祖太宗时代,大宋武功盛极。

但面对辽人,也没占到丝毫便宜。

可如今,辽国在不知不觉间,便被金人打的亡国灭种……

钦天监监正占卜了下,表示正因圣祖仁德,这才天谴辽人。

满朝文武闻言立马一片欢天喜地,在李邦彦、秦桧等人的带领下,大肆吹捧皇帝圣德。

宋徽宗自然龙颜大悦,整天笑呵呵的,心中暗自盘算起“南失北补”的计划。

嗯,我大宋是礼仪之邦,做事情还是要讲究君子风度的。

回头给金人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