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辽东大搬家(1 / 2)
转眼到了十月,眼看战局对靖难军越来越有利,宁王朱权突然收到消息,大宁都司老巢被辽北都司指挥使吴高给抄了。
原来辽王虽然将辽东主要野战兵力藏到了预备役师里面,但是辽北都司还是能掌管一些巡防营的。
这些巡防营平时就接受半军事化训练和管理,有一定的军事基础,稍微训吧训吧,就能上战场。
就在靖难大军深陷山东战场泥潭的时候,齐泰越过辽王府,密令吴高利用一批辽东退役骨干和巡防营组织了一万余兵马偷袭大宁府,想对宁王来个釜底抽薪。
宁王被迫中途撤军,回去救火,免得妻儿都做了吴高的俘虏。
宁王一走,小晋王朱济熺也沉不住气了,跟着带领所属人马跑路,回了太原府。
燕王孤掌难鸣,不得不偃旗息鼓,暂时收兵回北平。
十一月,平安带领五万备倭军乘胜追击靖难军到了北平城下,结果被朱高炽和朱有炖联手打了个伏击。
这两个小家伙,当年在辽东还真是没跟他们的辽王叔少学兵法,以两万精兵就将已逞强弩之末的五万备倭军给打得落花流水,消灭了近三万的备倭军。
只是朱有炖为父报仇心切,在带领部队反冲锋时,身先士卒,也挨了备倭军一枪,擦伤了蛋蛋,和朱棣一样,无意之中做了太监。
平安只好收缩兵力,向南撤退到真定,向后方的曹国公李景隆求援。
李景隆最初本来只是在开封充当预备队的,看到山东的备倭军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心里十分嫉妒,觉得是他们抢了自己的风头。
在铁炫战死之后,他主动向朝廷请求,到一线去统一指挥平叛大军,准备摘桃子。
刚好建文帝对辽东军出身的平安和盛庸并不能完全信任,于是又给李景隆加了个兵部尚书衔和尚方宝剑,让他接替铁炫统一指挥平叛。
当李景隆到达到济南时,听说平安已经带人追杀叛军到了北平城下。
他如果此时及时派出大军前去支援,也许后面真没那么多事了。
但是,由于担心平安立了平叛头功,李景隆拒不发兵北上,眼睁睁地看着平安全军覆没,兵败被俘。
面对突如其来的内战,尽管张玉严格约束各预备役师不得干预,但是防不住其他人介入这场内战。
辽东都司元老,江阴侯吴高暗自组织、招募了二十多个巡防营去偷袭大宁府,结果全军覆没。可怜一代名将吴高也死于乱军之中。
不少辽东工匠和退役骨干也被燕王招到了北平,其中不少人成为内战的炮灰。
即使是辽王妃也没闲着,在沈阳城八面玲珑,一边应付朝廷的使者,一面周旋燕王的使者。
张玉还真没看出来,辽王妃原来也是个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之人。
建文帝最初对辽东开出的条件是,让辽王世守辽东三都司,永不相负。
随着战局恶化,他又派驸马都尉郭镇到辽东,开出了长城以北尽归辽王的条件。
燕王开出的条件更是诱人,要和辽王共分天下,黄河以北尽归辽王,后来又提出淮河以北尽归辽王。
郭爱有些心动,去找张玉商量。
张玉提醒道:
“我说王妃,燕王冒着杀头的风险去争夺天下,你相信他会和辽王共分天下么?”
“建文费这么大的老劲要削藩,却弄出个更大的藩国,你相信他心甘情愿么?”
郭爱虽然不信,但是本着多条朋友多条路的原则,还是让负责兵工厂的赵鲁同时卖给双方武器,每卖给燕王一千支迅雷铳,就卖给朝廷两千支迅雷铳,两边讨好,顺便发了点小财。
张玉事后知道后,心道:“你这不是在双方中间拱火么?”
但是,他也不好对郭爱发脾气。
此时,抚顺兵工厂的枪械局和枪炮局已经成功研制出了掷弹筒和无座力炮等一系列新式武器。要是让这些新式武器流落到内战战场,那将会掀起更大的血雨腥风,辽东更难独善其身。
张玉思前想后一番,只好让心腹孙玉带领一营人马护送赵鲁兄弟、胡氏兄弟,将抚顺兵工厂的全部设备和人员都转移到南洋去。
与此同时,燕王和宁王军队以靖难的名义南下,和朝廷的平叛大军在山东和北平等地连续交战数月。
一时之间,战火横飞,生灵涂炭,田地荒芜,庄稼绝收,河南和直隶两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各地难民如同潮水般地涌入辽东。
大辽泽故地上的两百万亩土地,作为辽王府王产,长期被圈禁起来没有对外出售,此时到处都是饥寒交迫的难民。
这既给辽东带来前所未有的人口福利,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安置压力,安置不好,很容易引起民变。
就在孙玉带人南下不久后,张玉感觉国内局势长久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于是让曹楚材代为在沈阳城坐镇,主持大局,自己又组织了五万户内地难民,分批前往南洋,同时向辽王汇报请示工作。
张玉离开辽东后,辽东更是人心浮动。
陶乐天等有头脑的一批商人也跟着将产业陆续迁往南洋,想继续抱着辽王的大腿发大财。
曾经受过辽王知遇之恩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