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 / 3)

加入书签

陈广轻轻地抚摸着自己下巴处那茂密而又坚硬的胡须,脸上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神情。他微微眯起双眼,他缓缓开口说道:

“据闻现今之天子赵亥,乃始皇第十三子,自古以来,立嗣皆以长为先,贤能次之,按理而言,其登上皇位几无可能。”

而大皇子赵苏年长且贤明,屡次向始皇帝进谏,然始皇帝不喜此与其政见相左的儿子,将其派遣上郡,监管长城军。

待始皇帝驾崩后,赵亥趁乱而起,勾结朝野篡夺大权,自立为帝,残杀兄弟以稳固自身的正统地位。

平民想必一概不知,他们仅知晓赵苏贤明,鲜少听闻赵苏已逝。

还有楚国名将楚黎,其爱兵如子,曾大破乾国之军,深受楚国百姓敬仰。当初兵败不知所踪,众人都说他未亡,而是逃亡在外。

在策划起义之际,我们可以宣称是秉承赵苏皇子的旨意,或是遵循楚国的楚黎之令,号召四方义士,共同揭竿而起,对抗暴虐的统治。此地本为楚国之领土,百姓心中对故国的思念未曾消减,一旦听闻此讯,必会群起响应,鼎力相助。如此一来,何愁大业不成?”

陈广的提议让吴盛深思,他沉默了片刻后,缓缓开口:“陈兄的高见,确实令人折服;你的策略,也称得上是机智过人。然而,逃亡虽是个人之灾,造反却是牵连九族的罪行,我实难下定决心。这样吧,我们去找一位擅长卜卦的高人,来预测一下此事的吉凶。若卦象显示吉兆,我便遵从陈兄的建议,举起反乾的大旗。但若卦象不利,那我恐怕只能抱歉地选择离开,远走高飞了。”

在那个生产力极其低下、科技水平极度匮乏的时代里,人类对于自然现象和命运的掌控显得如此无力与渺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与不确定性,人们内心深处充满了恐惧和迷茫。于是乎,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成为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而这其中最为常见且深入人心的方式便是找人问卦。

陈广轻轻点头,表示赞同,接着与吴盛携手踏上了寻找卜卦人的旅程。

经过几日的苦苦寻觅,他们终于在一处幽静之地,找到了一位以卜卦闻名的先生。

心中藏着难以启齿的秘密,他们不敢直抒胸臆,只能含糊其辞地向卜卦先生表示:“我们兄弟二人,欲图一项重大的交易,此事的成败,与我们的一生休戚相关,不知此行是否顺利,恳请先生为我们一卜。”

卜卦之人素以洞察人心著称,这位先生自然也精通此道。他注意到两人话语间的迟疑,加之他们身穿的军服,显然与商人身份不符,却提出了关于买卖的咨询。

心中虽有猜测,但他并未揭穿,只是遵循着卜卦的古老仪式,点燃了香火,开始了卦象的布置。

卦象演绎完毕,卜卦先生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我就直接说了,依卦象所示,二位所谋之事,前景光明,料想必成。但鉴于此事牵扯到二位的生死存亡,还是应当再度向鬼神请示,以探求更深层次的吉凶。”

陈广与吴胜闻言,心中欢喜不已,连连鞠躬致谢后,便踏上了归途。在回去的路上,陈广忍不住对吴胜提起:

“既然我们的计划有望成事,那卜卦之人为何还让我们去询问鬼神之意呢?”

吴胜稍加思索,随即答道:

“莫非卜卦之人希望我们通过祈求鬼神的庇佑,来确保我们的成功?”

吴盛却轻轻摇了摇头,反驳道:

“我总觉得并非如此。若卜卦之人仅是希望我们祈求鬼神,他大可直接告知。可他偏偏提到要我们去‘问一问’,这其中必有深意。”

二人想了一路,猜不透里面的意思。

陈广不愧是心思敏捷之人,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他终于参透了卜卦人的弦外之音。

天还未亮,他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吴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

“我想明白了,楚地的人们历来敬畏鬼神,对于造反这样的大事,如果没有鬼神的名义作为支撑,恐怕很难得到民众的响应。

卜卦人让我们去询问鬼神,实际上是在暗示我们应该借助鬼神的名号来行事,这样才能够确保一切顺利。”

吴盛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确实如此,利用鬼神的威信来号召人心,确实是条妙计。但是,鬼神之事非同小可,我们如何才能让众人相信我们得到了鬼神的指示呢?”

陈广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这一点你不必担心,我早已有了周全的计划。”

说完,他靠近吴盛,附耳低语,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

吴盛听着陈广的计策,眼神逐渐从疑惑转为惊喜,仿佛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两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仿佛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翌日清晨,阳光初升,陈广便有了动作。他以改善军中膳食为由,指派了负责烹饪的戍卒前往繁忙的鱼市,特意嘱咐其购买黄鳝。那戍卒不明就里,只当是陈广体恤士兵,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了,不一会的功夫,便提回了六大篓活蹦乱跳的黄鳝。

到了午饭时分,吴胜找到了机会。他装作对黄鳝血有着特殊的癖好,向伙夫讨要了那些黄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