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沛县(1 / 2)
刘继一回到大营,便立刻召集人手,全力抢救那些重伤的士兵。
在这个医疗条件落后的时代,一点小伤都可能致命,若不及时处理,即便是轻伤也可能恶化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士兵们看着刘继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安定,仿佛只要有他在,就有希望。
还好现在处于这冰冷的冬季,严寒的气候低温使得伤口的感染率有所下降,这让刘继稍稍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刘继亲自上阵,他卷起袖子,亲自为营中三百余名伤员清洗伤口、进行包扎。
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安置措施,确保每一位伤员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作为一位来自后世的警官,刘继深知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常见的创伤,尤其是刀伤,是他警校训练中的必修课。作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这些技能对刘继来说,早已驾轻就熟。
他迅速指挥周围的人将帛布撕成细条,然后放入沸水中煮沸,晾干后用作包扎材料。在清理伤口时,他使用的是加了少量精盐的凉开水,并严格要求将伤员的衣物全部更换,以防止感染。
在包扎的过程中,身为统帅的刘继亲自示范,跪坐在床榻前,全然不顾血迹斑斑,细心地为伤员清理和包扎。他的举动让许多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
樊无期等人在一旁观察,不禁心生感慨,这位大人虽然在笼络人心方面有着非凡的能力,但刘继本人却并没有刻意去这么做。他有着自己的野望,但这并不代表他失去了同理心。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刘继清楚,营中这三百多名伤员是他军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果他们因伤势恶化而失去战斗力,对全军士气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他不仅仅是在救助伤员,更是在为军队的战斗力负责。
刘继不仅在沙场上运筹帷幄,战后的他同样将士兵们视为自己的手足。
这场战斗虽然使得军中伤亡惨重,但经过了残酷的实战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和组织度将会比战前更加出色。
在刘继不懈的努力下,三百多名伤员的大多数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伤情没有恶化的趋势。其中,一百五十名轻伤士兵在经过包扎处理后,很快就能够返回各自的队伍。而其余需要休养的伤员,预计在十到二十天的时间内,也能逐步回到战斗序列。
对于那些六十多名重伤员,刘继更是从死亡线上将他们一一拉回。尽管仍有近五十人因伤势过重而不幸离世,但幸存者的伤情已经逐渐稳定。
即便如此,算上那些已经归队的轻伤士兵,刘继目前能够调遣的兵力也仅有一千余人。这次战斗的损失,占到了总兵力的三成。
这场战斗,俘虏的数量多达两千,这对于刘继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刘继当机立断,派遣精干的士兵骑上最快的驴子,火速赶回谯县。通知屯田军,迅速集结五百精兵,前来战地协助防守。
而在审问俘虏后,刘继了解到沛县的主力军已经在一场战斗中被彻底击败,县城内如今只剩下寥寥数十守军,形同虚设。
得知这一情况,李良主动请缨,向刘继表示自己愿意率领先锋,带领五百精兵乘胜追击,直接攻打沛县。与此同时,萧延秋也步出队列,他在此前的会战中并未立下显著战功,此刻正渴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既然最艰难的战斗已经取得胜利,萧县的精锐甲士已经被打垮,那么接下来对丰县的攻占,本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刘继以萧延秋为主将,李良为副将,张越为接应以防不测。
随着萧延秋和李良靠近萧县,一残破的县城映入眼帘,细节之处透露出无尽的凄凉。
街道上,破碎的瓦砾和烧焦的木头随处可见。一些房屋的屋顶坍塌,只剩下摇摇欲坠的墙壁。墙面上,或有刀剑的划痕交错,可见当时战斗很激烈。
城门处,原本雄伟的城楼如今只剩下半壁残垣,城门歪斜地挂着,仿佛随时都会倒塌。城墙上,战旗破损,随风无力地飘扬,颜色已经褪得几乎看不出原本的模样。
在街道的废墟里,一些商贩的摊位被掀翻,货物被掠夺一空,只剩下几片破布和碎裂的陶罐。一只流浪狗在废墟中觅食,不时发出凄厉的吠叫,更增添了几分凄凉。
县城里百姓的生活更是极端的困苦,由于乱军掠夺,导致食物变得极其稀缺,许多人不得不依靠野菜、树皮甚至是昆虫来维持生命。粮价的飞涨使得普通百姓难以承受,饥饿和营养不良成为了常态。孩子们的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失去了孩童应有的活力和笑容。
而社会秩序的崩溃让盗贼和流氓有机可乘,他们趁着混乱大肆掠夺,使得本就脆弱的民生雪上加霜。
沛县城内的混乱状况已到了惊心动魄的地步,当前最为紧要的就是重建秩序。
萧延秋首先占据了无人守卫的城门,随后带领部队开进城内。
一旦遭遇作恶之人,他们立即批捕,就地处决。
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整治中,城内的暴行和动荡迅速得到了遏制,小儿的夜啼声都止住了。高压治理下,沛县暂时恢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