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边关战捷了?(1 / 2)
太监应声离去,沈清秋心里明白,这一步虽是步险棋,但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必须尝试。
若能成功推广,国家的危机或得以暂缓,而她这位傀儡女帝或许也能挣脱些许枷锁。
站在一旁的青禾瞧见沈清秋眼中的坚定,不由得肃然起敬。
她知道自己的主子从不轻易言败,这也是她决心誓死效忠的原因。
沈清秋轻轻叹了口气,转身望向窗外的蓝天,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室内,仿佛天地间一片祥和。
她心中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愿这片土地能随着地瓜的种植而焕发新生,百姓得食,国家稳固。
时间悄然流逝,消息传来的速度仿佛比往常更快。
北方传来捷报,地瓜的种植方法果然如沈清秋所料,成效显著,不仅缓解了饥荒,还逐渐赢得了民心。
这一消息让朝野上下齐齐振奋。
沈清秋再一次站在朝堂之上,望着群臣满脸笑意赞颂,不觉心头微酸。
她知道,这一切离不开宋墨的提议,也离不开青禾的忠心,更离不开自己那份不言而喻的勇气。
陈中书与宋天临站在朝堂的一侧,看着满朝文武对女帝投来的赞许目光,心中各自有所思量。
早朝结束后,御书房内。
沈清秋正伏案批阅奏折,青禾轻轻推门而入,给她递上一杯茶。
青禾微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开口道:“主子,现在地瓜推广有功,不如给宋墨公子升个官?”
沈清秋眉头微微一皱,略显为难地说:“青禾,你也知道,宋墨还不知道朕是女帝,朕没有一个合理的名分去给他升官。”
青禾点点头,心想也是,宋墨只以为沈清秋是他故友,如果贸然提拔,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那……可以借着宰相的名义,给他一些赏赐,以表彰他在灯会上夺魁作诗的才华,这样既算合理,又能让他感受到朝廷的欣赏。”
沈清秋思索片刻,觉得青禾的建议可行,便点了点头:“也好,宋墨功不可没,这赏赐是应该的。”
她随机唤来侍从,命道,“去通知陈中书,就说朕有要事相商。”
不久之后,陈中书走入御书房。
他的步伐稳重而不失威仪,朝沈清秋微微躬身行礼:“陛下,有何吩咐?”
“陈相。”
沈清秋面带微笑,语气中透着些许试探,“听闻今日游园灯会上,有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夺得了头筹?”
陈中书没料到沈清秋会突然说起这事,有些意外。
但随即答道,“是有此事,此人乃是宋墨,安远侯府大公子,但如今被赶出家门,是之前被调派边疆,挖出卢志添贪污受贿之人。”
这话既说明了宋墨身份,却也暗暗踩了安远侯一脚。
沈清秋也是听得出来,但宰相跟安远侯二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暂且不谈。
如今她想做的,是找名头给宋墨赏赐。
想罢,沈清秋淡然一笑,“方才我与青禾商议,觉得这宋墨灯会上展现的才华实在难得,是我朝如今正缺失的青年才俊,值得一赏。不如以您的名义,给予他一些奖励,以资鼓励。”
陈中书眉头一挑,似乎早已有所准备,他点头答道:“确实,宋墨此人年轻有为,实在难得,连文学大家顾金峰顾老私下也多有称赞,陛下真是慧眼识珠。”
沈清秋微微一笑,眸中透出一丝欣慰:“如此便好,就有劳陈相安排了。”
待陈中书离去,青禾依然站在一旁,她细细观察着沈清秋的神色,心中暗自思忖,主子虽位高权重,实则举步维艰,步步为营。
而宋墨的出现,确实为这个看似牢笼的权力游戏中提供了新机会。
陈中书领命退下后不久,便有一侍从便匆匆进来。
他神色紧张地传递消息:“报!匈奴投诚,不日将派使臣前来谈停战事宜。”
“什么?!边关战捷了?!”
沈清秋诧异,难得露出一丝情绪波动。
“是,边关自上次陛下清肃之后,以战养战效果卓著,打得匈奴接连败退,我军气势高涨!”
侍从如实答道。
沈清秋微微点头,将情绪的波澜再次隐藏起来。
坐上帝位以来,时常不能释放自己的喜好情绪,只是偶尔的失控在所难免。
如今匈奴投诚,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大炎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免于兵戈之苦。
她沉吟片刻,先行安排了一系列接待事宜。
与此同时,陈中书刚回到宰相府便召见了宋墨。
宋墨进门,对宰相微微施礼。
“陈相,您召见我有什么吩咐?”
陈中书和蔼地点点头:“宋公子,你在灯会上表现优异,女帝已嘱咐我给予你一些赏赐以资鼓励。”
“为陈相分忧,是我宋某福分!”
宋墨说道。
要知道这女帝能直接找上陈中书,那便是女帝知道自己是陈中书的人。
那自己所作所为不论如何,都得跟宰相府挂钩。
至少在自己羽翼丰满之前,需要如此。
果不其然,陈中书听完哈哈大笑,脸色更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