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锅饭(1 / 2)
就说秦始皇之后的这些皇帝,没有一个是生前就让位的,我一直理解不了。他们就不嫌累吗?
要是我,到了六七十岁肯定自己就让位子给孩子们了,反正又没让给外人,有啥舍不得的?
要说当皇帝的舍不得让位,我勉强还能理解,但是一个族长的位置都舍不得让出来,我就难理解了。
这都老得连儿子都不认识了,还舍不得让位,这真的是奇葩了。
这老家伙,牙都掉光了,吃饭都不利索了。明显他儿子也烦透了,我们在的时候就会熊他,还一直朝着我们抱怨,说他父亲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哀嚎。
他说都烦死了,真盼着他赶紧死掉。
我们的到来,让文家人喜出望外,我们可都是娘家人,是来这里送亲的。
文家自然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酒宴,老族长并没有上桌子,来的人全是嫡系的亲戚,旁系的连味都闻不到。
在建国前啊,中国还是依照老规矩办事,家业只能是嫡系的继承,旁系的那些——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养大了就行了,根本就继承不了任何财产,最多就是在家族产业里某个职位。
所以在古代给人当小老婆也挺惨的,生的孩子别管多优秀,就是没有继承权。
我感觉得到,文华偷家里的龙袍去金陵卖,父母是知道的,并没有反对。
文华是家里的老大,在下面还有两兄弟,都没娶上媳妇呢。
这下好了,有了钱,兄弟三个的婚事起码不愁了。
要是一直搂着龙袍不撒手,还真的没啥用,这东西可不能传宗接代。
文家人的宅子很大,但是家里很穷,能卖的全卖了,家里吃饭的桌子腿都是断的,用一根树枝绑上,凑合用呢。
但凡家里还有俩铜板,也会请个木匠来修一下。
这下有钱了,文家第一件事就是请了木匠打家具。
文家老爷子给自己准备了打棺材的木材,文家人也没和老爷子商量,直接就用这些木材开始打家具了。
想结婚,必须得有新家具才行啊!
同时,作为嫡系长孙,也分到了一套正正经经的大房子,这房子的门窗材料都不错,只不过年久失修,需要清洗一遍,上三遍油漆才行。
总之,有了钱,做事不愁。
文家人为了文华和小琴的婚事忙得热火朝天,我们则开始在周边游荡了起来。
书生一直拿着罗盘到处去照,照来照去,也没照出啥来。最后,书生说想去大寺里看看。
大寺叫云峰寺,此时的大门已经拆了,改成了武装部的庄严样式,在大门上挂着一块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黑色的大字,凤凰山武装部。
虽然这里大门是开着的,但是有个看门的大爷,他戴着一副老花镜,戴着一副套袖,每天就坐在大门口看报纸,喝茶。他还有一个收音机,北方叫半导体。他每天看完报纸,就会眯着眼坐在门口听半导体。
想绕过这老家伙不可能。
还有就是可以从后面翻墙进去,但是这有巨大的风险,被里面的武装哨兵发现,搞不好会被击毙,毕竟这里可是仓库重地,据说里面藏了不少枪支弹药。
现在解放了,反对大家搞封建迷信,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是大家很主动地都不去拜佛求神了。
即便是有人信,最多就是在家里准备一个神像或者是佛像,在家里烧上香拜一拜。还听说在山里有一座小庙,有人会去山里拜。
说心里话,要是拜神求佛管用,老百姓连庙门都进不去。还轮得到老百姓去拜?开玩笑呢!
现在执行的政策是集体劳动,大锅饭,文家的人再忙,也得抽人手去果园干活,去菜园种菜。采摘的果子和菜可以送去供销社,换取粮食来吃。
这里全是山地,没办法种粮食,这里的粮食都是供销社从外地运送来的。
以前的文家在这里并不是一个村子,解放后,公社把文家这一大家子划做了文家村,在这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村委会,来管理文家村的干事是从上面派下来的,支书是个女同志,叫苏梅,男的是村长,叫李超。
这是两个年轻人,据说苏梅以前是解放军政治处的干部,李超是战地记者,笔杆子特别硬。
俩人来这里带队,尽职尽责,一心想搞好生产。
不过文家的人可不怎么配合,偷奸耍滑,拈轻怕重。
所以啊,这荔枝园管理的不怎么样,荔枝树下全是杂草,根本就没有人去铲。
文家人也看出来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苏梅和李超愿意干,你们就去干,反正我们就是磨洋工,到时间就回到食堂吃饭,吃完回家躺着,一点别的追求都不带有的。
至于荔枝长得好不好,管文家屁事,男的一天十个工分,女的一天八个工分。一年到底能分上五块钱就不错了。
文华直接拿回来两万五,文家人更不愿意去干活了,纷纷请假,要么是病假,要么是事假。反正就是说啥都不去生产队上班了。
生产队上班前会打点,一截铁轨挂在大队部,到时候李超会拿着一截铁棍去敲铁轨,文家的人听到就会去大队部集合,然后一起去地里干活。
现在食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