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三次帝都(1 / 1)
对帝都的印象永远停留在前三次。因为成年后去的再多都不再有新奇感受。 第一次还是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当时也是一个寒假。父亲陆慕冬跟母亲徐南音一起,与另外一个叔叔一同开车带着我们兄妹三人从庆州出发。连夜的车程,第一次全家远途的出行。印象中是在天刚刚蒙蒙黑的时候出发,在天刚刚微微亮的时候到达。当时用的还是纸质地图,省道、国道对于开长途的司机来讲,那就是唯一指路的明灯。好笑的是当时到达帝都内时,天也亮了。父亲陆慕冬开上了一个立交转盘后,饶了好几圈都没有走出来。小城市的人去到大城市,这类的窘迫在当时2000年初的那个时候都算不上窘迫,并没有今日这个时代对于外来人/不懂得人讨论来的激烈。 我们去小胡同内拜访了要拜访的老人,算是完成了这一趟旅行最重要的目的。紧接着便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去参观了当时还非常时新且有名的世界公园。公园整体布局按照五大洲版图划分,以世界上40个国家的109处著名估计名胜的猥琐经典为主体。它算是我在没有成年前对世界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以致于长大后有机会亲自游览真实的景象时,都会回想以前是否驻足在微缩的建筑模型前观望。当时刚刚一年级的我个子瘦小,在各个国家有名的建筑面前都显得刚刚好。 第二次是小学四年级,与姐姐陆岂莹一起报名参加了帝都夏令营。一整天的绿皮火车从庆州到帝都,到达时刚巧赶上落日。那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最圆、最大、最红的落日与黄昏。我们整体行程是住在郊区的某个学校宿舍里,因为是偏学习的夏令营,因此有几位在校的学生带我们浏览与参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在3、4点便起床集合的队伍。故宫博物院的穿梭,明清两代的时代在想象中闪过。科技馆少年宫的体验,让出生并长大在小城市的孩子们新奇陶醉。倾斜的房间,地心说展示台,地球磁场的直观演示,光合作用的模拟叶片,充斥着闪电的玻璃圆球……这一切都是在孩子涉奇阶段应该有的满足。 有那么一刻,我突然觉得很多父母努力奋斗半生,让自己在一线城市垂苦挣扎都要在此安家的想法好像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自我牺牲了。“让孩子生在起跑线”这一口号在我当时浅浅的浏览完帝都,一路惊叹参观完科技馆,到出国后碰到来自中国各地的学生后,意识到这并不是说说而已那么简单。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让父母原本就在鸡娃的同时,面对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次便是体检这一回。 翠微购物广场里,6、7岁的启慧启政随手拿起想要购买的几只铅笔橡皮100块,在当时简直快要惊掉我的下巴。小学毕业好几年的我基本已经不再使用铅笔,除了在考试填写答题卡的时候才会购买一只。在我印象中当时晨光2B铅笔一支也就5角钱或者1块钱。而商场洗手间里刚刚安装的烘手机,在我洗完手后立住身花时间阅读上面标有的使用方法说明时,启慧仅仅只是说了一句:“姐姐,这个你要这样”,说着便抬起手放到烘干机的下方教我如何使用。 新奇的玩意儿总在一线城市率先上线,而最早体验的观众便想当然的不再能理解为何有人不会使用。 你看,是否是真的? 社会快速的发展在宏观层面上来讲永远不是坏事。但微观层面观察,一部分老百姓已经被毫不留情的自动淘汰。最简单的例子便是“智能手机”。在我老姑刚刚学会使用傻瓜式手机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时,别人已经开始了视频通话,发送照片。而移动支付,上网缴费更是想都不敢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