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章 降服灵感大王(1 / 1)

加入书签

《西游记》第 49 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此回详细分析如下:

1、情节发展:

水底探寻:

孙悟空与八戒、沙僧来到通天河,因孙悟空不善水战,便让八戒和沙僧驮着他下水寻找唐僧。

八戒本想借此机会捉弄孙悟空,结果被孙悟空识破。

他们在水底行了百十里后,看到一座楼台,上面写着 “水鼋之第”,猜测这可能是妖怪的住处。

孙悟空变作长脚虾婆潜入其中打听消息,得知唐僧被妖怪盖在宫后的石匣之下。

他听到唐僧在里面哭泣并吟诗表达自己的哀怨,便安慰师父,让他放心等待救援。

岸上叫战:

孙悟空将唐僧的情况告知八戒和沙僧后,让他们前去挑战妖怪,引其出水,自己则在岸上等候时机。

八戒气势汹汹地来到门前,厉声高叫让妖怪送回师父。

妖怪出门迎战,原来他就是灵感大王,其外貌威风凛凛。

八戒与妖怪展开一番对骂,互相嘲讽对方的出身。

妖怪称八戒是冒名顶替的和尚,八戒则骂妖怪是作恶多端的邪魔。

两人言语不和,便动起手来。

菩萨降妖:

八戒与妖怪交战几个回合后,渐渐落于下风。

此时孙悟空在岸上看得着急,正准备出手相助,突然想到应该去南海请观音菩萨帮忙。

于是他立刻前往南海普陀山。

孙悟空到了南海后,被诸天等人拦住,告知他菩萨已知他会来,让他稍作等候。

孙悟空等得不耐烦,闯入竹林,看到了未梳妆的观音菩萨,只见她 “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

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

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

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

观音菩萨提着紫竹篮,与孙悟空一起来到通天河。

菩萨将篮儿抛入河中,念了七遍咒语 “死的去,活的住”,便收伏了妖怪。

原来这妖怪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金鱼,因海潮泛滥下界成妖。

师徒得救:

妖怪被收伏后,八戒与沙僧下水救回了唐僧。

众人对观音菩萨感恩戴德,观音菩萨随即离去。

唐僧师徒在陈家庄众人的欢送下,继续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2、人物塑造:

孙悟空:他依旧机智勇敢,善于随机应变。

在水底时,能识破八戒的捉弄,并巧妙地应对。

在八戒与妖怪交战不利时,能及时想到去请观音菩萨帮忙,可见他的灵活与聪慧。

同时,他对唐僧忠心耿耿,听到师父的哭声后,立刻想办法营救。

猪八戒:他的性格特点在这一回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一方面,他仍有些贪吃懒惰,想捉弄孙悟空;

另一方面,在救师父这件事上也能尽心尽力,与妖怪叫战时毫不退缩,展现出了一定的勇气和担当。

观音菩萨:这一回中观音菩萨的形象较为特别。

她未梳妆就前来降妖,可见事情紧急。

她的法力高强,轻松收伏了金鱼精,再次展现了她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但她的金鱼下界为妖,也引发了一些读者对她管理不善的质疑。

3、主题探讨:

磨难与救赎:唐僧师徒在通天河遭遇的灾难是取经路上的又一磨难,而观音菩萨的出现则代表着救赎。

这体现了在取经的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总有佛力相助,暗示了取经事业是得到佛教支持的。

因果报应:金鱼精在通天河为非作歹,最终被观音菩萨收伏,这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即使是菩萨身边的生灵,一旦作恶也会受到惩罚,强调了正义的力量。

4、文学手法: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如对观音菩萨未梳妆的描写,使读者对这一场景印象深刻,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神秘色彩。

对比手法:八戒与妖怪互相嘲讽对方的出身和兵器,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凸显了两人的性格特点和此时的紧张气氛。

情节悬念:孙悟空在水底听到唐僧的哭声后,没有立刻救出师父,而是先让八戒去挑战妖怪,引其出水,增加了情节的悬念,使读者更加好奇后续的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